今天在網路上偶然看到一篇談及三位年邁的畫家,特別在她們都在差不多七十或八十歲時間裡,才開始追尋她們的夢想或發掘了她們的興趣,開始作畫,而其畫作得到大家喜歡。
1933年出生的Anne Cotterill畫出了最自然,讓人感覺溫暖的花,朋友們大愛,口耳相傳,後來擁有很多成功個展,收藏家們熱情地愛上她的作品。她說:「花開了,我便畫花。花謝了,我便畫自己。你來了,我畫你。你走了,我便畫一幅回憶。 」話語裡可以感覺到畫畫讓她展現出生命的熱和光。摩西奶奶在76歲時因關節炎放棄刺繡,才開始將她熟悉的農場生活,一幅幅的畫下來,收藏家Louis J. Cal-dorl在雜貨店裡被她的畫所吸引,把作品帶到紐約畫廊,二0一四年首次出版她的隨筆作品《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梵谷奶奶(常秀峰)在70歲時,樸拙隨性地把鄉村和往事畫下。三位老奶奶,都是在晚年才發揮出繪畫的才能,這使我想起有些老人家,他們在晚年時由於身體機能退化或某些事故,影響一切活動功能,慢慢地,就變得自我封閉起來,低社交或零社交,生活裡只有吃和睡,沒有活力,生命力也褪色,最後,也許當中只希望能有一個水泡讓他們抓緊,渡過餘生。到底他們為何後來會變成這樣?若以奧修禪卡裡「罪惡感」這卡所言:「人們都渴望成為較好的人,可是若沒有做到,我們便可能以罪惡感來懲罰自己,把自己鎖在一個絕望的循環裡。」某些老人們都因為過去的「因」,心裡所認定的缺失而放棄自己嗎?過去我的媽媽,也是一位有活力積極生活的人,可是某天的她突然走動不了,從始活力就一直在流失當中。
為何三位上了年紀的老奶奶在晚年快樂地展現繪畫的才能?大概就是因為幸福感使然。在積極心理學裡提出了一個關於心理幸福的概念,認為幸福不只是為了得到快樂,而且還包括了通過可充份發揮自身潛能而達到完美的體驗。既然這樣,只怕你不願開始,否則也沒有絕對被認為太晚的開始。正如「捉妖記2」裡天蔭及小嵐認為人妖有別仍未能一起生活,為了胡巴著想才把他送走,但見到小刺妖與母親兩人雖分別被囚在隔壁的囚室,但兩妖因能在同一地方,依然露出開心的笑容。怎樣才是好或幸福,對自己而言,一切都是個人主觀感受和意義給予,想到這裡,但願所有把自己人生矇上一遍灰的長者們,試試趕走灰色,讓陽光透進生活,自己活的好不好,幸福不幸福,都是自己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
Mylene(Kondos)
http://sweetmoonblog.wordpress.com
http://www.facebook.com/flower.remedies.cheri
https://www.facebook.com/sweetmoonspirit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