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萬象)「世界絲綢之源」給古村帶來新生 魏董華

 繭圓、桑葉茶、桑果酒和有關絲綢蠶桑食品在村裡展出,刺繡表演、綾絹絲綢手工等絲綢文創活動走上秀臺。在「世界絲綢之源」錢山漾遺址所在地浙江湖州潞村古村,養蠶、繅絲、織造、染整甚至是剝棉兜等絲綢製作工藝也都在這裡成為風景線。

 正在潞村舉行的吳興絲綢文化旅遊節活動將絲綢文化和旅遊相結合,打開了古村旅遊產業新境地,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古村參觀遊覽。

 「在這裡尋找探訪蠶桑足跡,探秘絲綢之源,是一項具有文化意義的活動,非常適合帶著孩子來旅遊。」來自杭州的李潔說。

 「潞村在絲綢文化的地位毋庸置疑,一直以來,我們都在為做活這份資源而努力。」潞村所在的湖州吳興區一位負責旅遊的官員說。

 二零一五年六月二十五日,錢山漾遺址被正式命名為「世界絲綢之源」。按照政府初步規劃,包括潞村古村、絲綢小鎮等,將發展「旅遊+」模式,結合當地「世界絲綢之源」和現代農業等文化和農業資源,打造農俗文化的新風景線。

 事實上,自從「世界絲綢之源」的金名片落戶潞村,村民就對當地的旅遊業發展充滿憧憬,潞村繡坊等一批文旅項目在潞村活了起來,「世界絲綢之源」的文化風景線逐漸豐富。

 村民慎潺華在潞村開出了一間「微書房」,簡約的裝飾、古樸的桌椅、豐富的書籍,讓原本少人問津的小空間一下子多了人氣。

 「取名微書房,是為了紀念錢山漾遺址發現者慎微之。」慎潺華說,「我們潞村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旅遊業也起步了,我想讓遊客有個歇歇腳、聽故事的地方。」

 不僅如此,村裡還組成了一支名叫「潞村繡娘」的團隊,通過製作、表演和交流等形式讓潞村的絲綢文化變得看得見、摸得著。

 五十多歲的村民湯樹明就是「繡娘」之一。她說,繡坊的刺繡等多幅作品已在多地展示交流,也為當地文創旅遊產品開發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