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者園地)更多不應忽視的音樂節節目 樂飛

 今屆音樂節中出現的一些樂團及獨奏家,也許不一定為樂迷所熟悉,卻絕不容忽視,例如大提琴家Antonio Meneses和小提琴家Renaud Capuçon,還有室樂團Camerata Salzburg。

 薩爾斯堡室樂團(Camerata Salzburg)的演出僅一場,節目是海頓的兩部交響曲(No.27&59)和莫扎特的兩部小提琴協奏曲,內容非常充實,且選曲極切合樂團風格。很多人認為,海頓及莫扎特的大多數作品,最適宜由規模如薩爾斯堡室樂團的小型樂團演奏。一九五二年成團於薩爾斯堡的Camerata Salzburg,可謂深得莫扎特音樂風格真傳,最擅長的當然是音樂神童的作品。輕盈、靈巧、活潑,加點優雅韻味,正是該團的特色。薩團最活躍的時期始於與韋格(Sándor Végh 1912-1997)合作的年代。羅馬尼亞裔小提琴家韋格是胡拜(Jeno Hubay 1858-1937)得意弟子,他於一九四零年創立的韋格弦樂四重奏一直甚具聲望,演繹的貝多芬、巴托克的四重奏作品長期被譽為最佳版本。四重奏在一九八零年解散後,韋格全職擔任薩爾斯堡室樂團的藝術指導兼指揮,直至逝世。在該段時期,他們推出一系列莫扎特作品錄音,其中共10CD的小夜曲與嬉遊曲集(Serenades & Divertimenti),由於演繹與錄音特別優秀,很受樂迷愛戴,尤其是那張包含KV525弦樂小夜曲的唱片,成為很多樂迷及音響迷的恩物。後來,該套錄音被結集成平價套裝再版,當然亦很快被搶購一空。此輯莫扎特作品堪稱活力與優雅的最佳調和,樂團靈巧地配合韋格的指揮,演奏整齊精煉,速度恰到好處,節奏充滿彈性,強弱對比更妙不可言,酣暢的樂句帶來明快動感,在典雅華麗的氛圍中注入朝氣,這種表情豐富而毫不造作的演奏,傳遞著一種自由奔放的活力,讓人無拘無束地享受到莫扎特的音樂。

 另一套韋格指揮薩爾斯堡室樂團的唱片亦不能不介紹,他們於一九九零年代和匈牙利鋼琴家席夫(András Schiff  1953- )合作演奏了莫扎特的中、後期鋼琴協奏曲。在該輯錄音中,席夫的琴音雅致清淡,樂團發揮最緊密的承托功能,與主奏時而相互呼應,時而如影伴隨,把莫扎特協奏曲的美妙神韻發揮得淋漓盡致。

 要領略精雕細琢、優美典雅的莫扎特音樂詮釋,薩爾斯堡室樂團定能滿足你。在是屆音樂節中,該團將聯同法國小提琴家卡普頌(Renaud Capuçon  1976-)為澳門樂迷獻上莫扎特的第四及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卡普頌是範疇廣闊的小提琴家,特別精於法國作品,亦非常活躍於室樂合奏,在EMI及ERATO目錄中可找到不少他的錄音,他弓下的莫扎特作品擁有流水行雲的流動感,兼具一股輕快活力,讓人陶醉。卡普頌和薩團合作的這場音樂會,節目尤其豐富充實,算是音樂節中的「大包」了。

 今屆音樂節中出現的著名弦樂器演奏家,還有來自巴西的大提琴家曼尼薩斯(Antonio Meneses 1957-)。曼尼薩斯將拉奏的全是無伴奏作品,除巴赫的第一號組曲(BWV1007)外,尚包括三套難得一聽的作品,其中西班牙大提琴家Gaspar  Cassadó(1897-1966)所作的無伴奏組曲,意大利大提琴家Alfredo Carlo Piatti (1822-1901)的十二首隨想曲,都是大提琴樂迷渴望欣賞到的。

 曼尼薩斯年輕時隨意大利大提琴家Antonio Janigro習琴,曾奪多個國際大賽首獎。他初出道時已獲卡拉揚賞識,在大師指揮下拉奏了理察•史特勞斯的《唐.吉訶德》,並與Anne-Sophie  Mutter聯袂主奏布拉姆斯的《雙重協奏曲》。鋒芒初露的年青大提琴家灌錄了這兩張唱片後,曾沉寂了一段時間,至再活躍於樂壇時已變身為成熟的中年音樂家了。

 曼尼薩斯近年最吸引我的一張唱片,記錄了他與葡萄牙鋼琴家Maria Joao Pires合作的一場音樂會實況,演出地點是倫敦的Wigmore Hall。舒伯特的Arpeggione Sonata已欣賞過的錄音不少,但曼尼薩斯這現場演奏版本一下子便吸引住我,他的拉奏在從容中注重豐富的力度變化,用情沉穩而意味深長,音色與感情充份融合,聽來特別精緻、淡雅。皮莉絲的伴奏恰當地為大提琴鋪出一個恬靜而帶點空靈意味的背景,兩者無論在技巧、樂念與情感的配合上,均達至共同進退的境界。在布拉姆斯的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中,曼尼薩斯用情真摯,琴音豐厚而不失細膩,鋼琴伴奏緊隨大提琴的牽引而一收一放,毫不搶鏡,卻又時刻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整場演出聽不到一絲噪音,可感受到現場觀眾均神往於精湛的演奏,靜心投入兩位大師的完美演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