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休班的雨晴媽,早上起床,一如往常煲好一鍋開水,便打掃門面、收拾雜物,開舖營業,傍晩時分,雨晴一身運動裝備,滿頭汗水回來,逕自走進浴室,梳洗更衣後,飯桌上已備好晩膳,又是一鍋面浮少許黃油的「雞腳湯」,花生、眉豆、紅棗用碟盛在一旁,上面放有多隻肉身半脹未溶的完整雞腳,賣相良佳。平日雨晴把湯料全鍋置於桌面,獨個兒囫圇呑棗地喝湯水、吃湯料,今日舉筷凝望,若有所思。
「晴,湯涼了,快喝吧……,是不是喝膩了?」
「不是,媽……」
二人打開了多月來已封閉的話匣。
母親將湯材的作為娓娓道來:「……小時家境不好,這湯水食材便宜,有窮家『雞湯』美譽哩……」
女兒喝著美味湯水時說道:「這湯如何炮製?」
「花幾元買花生和眉豆,前者溫水浸後脫去豆物外皮,後者洗淨浸水,購八至十隻鮮雞腳,滾水脫皮,斬去雞腳趾尖,汆水除雜血稍事晾乾,三者連清水置鍋中,也可加入數顆除核紅棗,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二小時以上,以雞腳接近熟爛為度,配適量食鹽,便可上桌佐膳。」
吃可口的雞腳追問:「是誰敎你的呢?」
「菜涼了,飯後媽吿訴你……」二人繼續用膳。
飯後母女有了一個促膝夜談的晩上。
******
雨晴姐去了哪裡呢?炒飯的始創人又是如何製作「金鑲銀」的呢?兩個小孩都瞪著眼在聆聽……
婆婆在拿著的一堆陳舊雜物裡,對孩子說,「這是早前我們搬家離開老房子時,留下的陳穀子、爛芝麻東西,……」「一會你們可以看看,」同時掏出幾個發黃的信封和一些文件,晚飯過後,兩個孩子圍著婆婆,看著幾封發黃的信件──
「小英姨:你好。來到美國快一個月了,媽要我當過埠新娘,嫁了一個我不喜歡的男人,我不諳英語,人生地不熟,還要我整天在餐館工作,哎,……,以後不知會如何?」
孩子說:「小英姨是你嗎?」婆婆說:「對。」
******
「小英姨:真抱歉,工作太忙,你的來信也沒空回覆,請諒。我跟男人約定了,我要有星期天休息時間,好讓我到教堂做彌撒,……」
******
「小英姨:……,你上次問,我為甚麼要嫁到千里之外?我豈又想離開我媽?她年事高,體弱多病,見我未有姻緣,心急替我找婆家,那男人是她遠親的華僑人家,她說為我好,我又何嘗不是想她放心?……,」
******
「小英姨:來美快三年了,你問過母親店子的金鑲銀炒飯的製作,……,其實是我乾外婆教她的,製作不難,你也可自行嘗試,按以下方法便可:隔日(早一天)把煮好的白米飯(或昨天沒吃完的)用膠袋封裝,置在冰箱一晚,翌日拿出來下鍋之用。所謂「金鑲銀」其實是蛋白包蛋黃、再把白米飯裹於其中。用薑茸或蒜茸下油入鑊爆香,下白米飯、用雞蛋白加兩種蛋黃成漿、先炒米飯;留下半熟鹹蛋白加上有比例的雞蛋白,再把金黃色的飯粒復炒,加上蔥花等佐料便成,最重要的是冷凍的飯粒,高溫令其軟化,在蛋白、蛋黃成漿的情況,配上鹹蛋白和蛋黃的味道,故有特別口感,你試過製作後,還可來信和我研究、切磋一下呢,……,」
******
「小英姨:母親身體欠佳,我想由美回澳陪她生活,她卻極力反對,我很不開心,無人對話,……,」
******
多年過去,聽說某次颱風,水浸滿街,店舖損失慘重,「金銀環」店子亦不見了。
「祭之豐,不如養之厚。」先賢早告訴我們,趁著父母健在的時候,好好地多孝敬他們,使他們暮年能得到一點人生最後的快樂,一點安慰,我們的心也就無愧了!這段說話,正是雨晴後來給我的信中提過的。
東面斜陽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晴。
道是無晴卻有情。(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