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萬象)《夢娃》捏會講故事的泥人 岳月偉

身穿紅棉襖,頭上梳小辮,露出圓嘟嘟、紅撲撲臉蛋的小女孩經常出現在《夢娃》系列公益廣告中。小女孩的形象取材於天津高級工藝美術師林鋼的彩塑作品《夢娃》,是一尊天津「泥人張」的泥人。

這個高二十釐米的彩塑是林鋼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到河北省興隆縣農村採風時,對一名叫「二妮」的小女孩托著臉蛋坐在炕上的形象印象深刻,回來後用泥土創作的作品。作品當初的名字叫《憧憬》,表達了小女孩對未來生活的嚮往。林鋼創作的彩塑作品都有時代印記,會講歷史故事。

天津「泥人張」彩塑始於清代道光年間,由張明山創始,至今已有約一百八十年歷史,與無錫惠山泥人形成中國南北兩大流派。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成立於一九五八年,專門製作泥人彩塑作品。一九七八年,十八歲的林鋼進入工作室接觸泥人藝術,師從於泥人張第四代傳人張銘,一幹就是四十年。

讓創作的泥人會講故事,就需要到處挖掘故事中的人和事。林鋼和工作室的同伴深入農村、工礦企業採風,一住就是多半個月。他早期的作品透著濃厚的泥土氣息,作品《春雨》塑造了一名頭頂荷葉仰望細雨的小男孩,表達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人們對改革開放初期新事物的追求。

作品《又漲了》是一名養豬戶站在一窩豬仔旁邊,握著手機諮詢豬肉價格行情的場景,表現了豬肉價格上漲讓養豬戶致富。創作於二零零三年的彩塑作品《美麗的天使》是一名在一線抗擊非典的醫務工作者,這名醫務人員身穿白大褂,口罩遮住整張臉,表達了非典時期緊張的氛圍和醫務工作者的英勇奉獻。《愛心午餐》是一個喜洋洋的農村小學生,雙手拿著盛有豐盛午餐的托盤。

泥人張彩塑是反映現實生活的藝術,題材多表現社會生活中的人和事,一尊尊彩塑作品見證了時代的變遷。林鋼四十年來創作了大大小小幾百件彩塑作品,部分作品多次獲獎或被博物館和紀念館收藏。

「作品中的時代印記需要對社會和生活進行敏銳的感悟。」還有兩年即將退休的林鋼說,以前會安排更多的時間深入田間地頭採風,尋找創作素材,現在更多的素材來自媒體。

回憶起剛入行的年代,林鋼說:「那個時候只考慮創作泥人,推選好的作品參展評獎。」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屬於文化系統下的事業單位,當時沒有來自市場的產品需求。

改革開放後,大量外賓來到天津,泥人張的泥人成為外賓的搶手貨,工作室開始與市場接軌。

對於泥人創作者來說壓力就大了,需要考慮市場是否接受,別人會不會買。「當然這個過程也豐富了我的作品類型,擴展了創作思路,泥人張讓更多的人記住了。」林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