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儒學講堂裡的「洋夫子」 願做中西文化交流使者

 【中新社濟南十二月十五日電】(作者趙曉 李欣)講一口流利的漢語,熟讀中國古文典籍,在大學課堂為中國學生講古文獻學,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洋夫子」孟巍隆,雖然已在中國學習生活了二十年,卻依然是校園「紅人」。

 「痴迷」中國文化的孟巍隆,一九九八年來到中國留學進修漢語,並選擇繼續攻讀最具挑戰性的古文獻學。

 「漢語自帶的『風味』,有獨特吸引力。」孟巍隆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回憶說,他與中國文化的「邂逅」緣于接觸漢語。出生在美國三藩市的孟巍隆,很早就受到華裔同學、朋友的「熏陶」。對異國語言的好奇心,讓他開始和當地華裔們學習中文,「我學著用中國話打招呼、做自我介紹,逐漸被與眾不同的漢語吸引。」

 此後,孟巍隆更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漢語水平,並在學漢語的過程中,走近中國文化。直到赴中國留學深造,孟巍隆第一次踏上了這片一直嚮往的土地。

 孟巍隆說,自己用近十五年的時間鑽研中國古代漢語、古典文獻。「古文獻學是冷門學科,學習的挑戰也大,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所蘊含的智慧和道理讓我很敬佩,把它學好,心裡也有成就感。」

 目前,孟巍隆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教,同時擔任人文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文史哲》雜誌英文版的副主編。二0一四年,在孟巍隆的參與和推動下,《文史哲》雜誌英文版正式創刊。如今,該期刊被百餘家海外大學廣泛訂閱。

 孟巍隆說,《文史哲》雜誌走向國際既為中國學者在全球發聲搭建平台,也為海外專家了解、研究中國前沿的文史哲學科學術發展提供了機會。

 談及中西文化,孟巍隆認為,中西文化的共通之處遠比差異多。例如,中國人重視傳統家庭美德,講究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對朋友講誠信、仁義,看重個人努力,這與美國人的思想意識和社會價值觀都不謀而合。

 二十年轉瞬間,孟巍隆在中國求學執教、結婚生子,也見證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讓他在這里扎根,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二0一九年,我要向下扎根、向上發展,通過推進《文史哲》雜誌的國際化,把中國文化傳播到更遠、更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