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的思考 石瑋

 近年來,世界各國有識之士都認識到推廣閱讀對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性。為此,推動閱讀也是特區政府二OO四年施政方針的內容之一。為了提升本澳閱讀風氣,鼓勵市民終身學習,由二OO四年四月至今,特區政府、教青局全方位開展了各種獎勵閱讀的活動。從此本澳閱讀風氣由學校、家庭擴散到社區,對提升人民文化素質、道德品質、建構和諧社區大有裨益。

 可惜的是,現時有些澳門學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據一些中學問卷調查統計,約有百分之七十的學生喜歡看漫畫書,不喜歡看文字敘述的書。據問卷調查:平時自覺閱讀文、理教科書者,只有較少的學生(約百分之十),既使在測驗和考試前,一些進行復習的學生只是溫習筆記而已(當然這也和教師的教學方法出題的方法相關)。現在各校都注意到需採取多種方法教育讓學生重視閱讀和需要一段時間克服多年來的陋習。

 因為各種客觀原因,家庭教育指導者身份混雜。在如今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家長也常常跟孩子強調發展智力、抓好學習知識的重要性,為增加孩子將來的升學、就業的出路,更請主科或藝能科教師補習,常常佔據了孩子的所有業餘時間,卻把道德教育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因此,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孩子隨著年齡的增加脾氣逐漸增長,稍不如意,便出現了罵家長的行為。更有的孩子才上了中學,家長的教育便已經無效。

 一、二O一六年《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的評比情況

 在二O一六年,全球五十多個國家或地區(包括澳門)的小學四年級學生參加了一項由國際教育成績評估學會主辦的《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簡稱PIPLS),旨在調查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行為及閱讀態度,是次研究中俄羅斯學生被評為第一名,新加坡、香港、愛爾蘭、芬蘭、波蘭、北愛爾蘭學生名列第二至第七,澳門學生則排在第十九名。作為澳門師長,我們不妨看看高閱讀素養地區的家長是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的。

 那麼培養高閱讀素養孩子的家長該如何作法:

 1.提供孩子閱讀學習的家庭環境

 PIPLS研究發現,有三項因素與學生獲得高閱讀素養表現相關,包括家庭的學習資源(如藏書量、家長的學歷背景、家長的職業地位)、家庭電子閱讀裝置、家長喜歡閱讀。百分之十一的澳門學生表示家庭擁有較多的學習資源,即家庭藏書超過一百本、兒童書超過二十五本、父母一方具有大學學歷和從事專業行業。與此相比,北愛爾蘭的比例為百分之四十六,芬蘭為百分之三十七,愛爾蘭為百分之三十三,新加坡、波蘭、香港的則比例為百分之二十至三十。而有百分之十四的澳門學生表示擁有較多的家庭電子閱讀裝置,即一台可以上網的電腦及家中擁有超過七台電子裝置。

 2.孩子的早期閱讀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俄羅斯學生在小學前已經開始親子閱讀,父母和孩子一起看書、說故事、唱歌、玩文字遊戲,加強孩子的詞彙量。澳門的親子閱讀的比例則非常低,只有百分之十的孩子會跟家長進行經常性的親子閱讀,約有百分之九的孩子則跟家長沒有親子閱讀,因此,澳門家長應該儘快改善如此狀態。

 3.其他發現

 PIPLS研究發現,在五十個參與研究的國家和地區中有四十八個經濟體的女生的閱讀素養表現高於男生,而且兩者差距越來越大。例如,新加坡女生高於男生十七分;俄羅斯女生高於男生十五分;香港和台灣地區女生高於男生分別為九分和八分。澳門的女生僅高於男生一分。

 由以上實例,可以看出: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教養子女是父母責無旁貸的天職,國際閱讀調查指出,澳門家長對閱讀不夠重視,欠缺有利於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家庭教育環境。因此,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多參與閱讀,創造有利於孩子閱讀的家庭環境,提供合適的閱讀資源,令孩子具備面向職業和社會生活的基本能力。

 二、閱讀是目前唯一可以替代經驗使人獲得知識的方法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沒有前面無數人的努力,我們今天是不可能坐在這裡享受如此進步的科技文明。因此,面對二十一世紀資訊爆炸唯一的武器,便是閱讀。即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取別人研究的成果。因此,閱讀是目前唯一可以替代經驗使個體取得知識的方法。

 閱讀比聽講更能夠吸收較多的知識,其原因是文字不會像聲音那樣消失,碰到文意不懂時,眼睛可以回去再看,這使訊息的吸收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調來進行,這也是為甚麼在聽演講時,最能夠看出一個人對某個領域的功力,一般地說,教授聽的比博士班學生多,博士班又聽的比碩士班學生多,而大學生聽專業演講大約只能聽到二、三成。在這裡,我們清楚的看到背景知識的重要性,它為我們提供了鷹架,讓後來的知識可以往上爬,進入它應該被放置的位置,這也是為甚麼我們的學習不是一個連續性的曲線,而是學習到某一個程度時,豁然貫通,使自己提昇到另一個境界,也就是心理學所謂的頓悟,讓所有的知識都放入恰當的背景架。

 三、閱讀使人的大腦不會退化

 閱讀的好處不只是它打開了一扇通往古今中外的門,而是讓你在你自己的時間,你自己的步調在裡面翱遊,它同時可以刺激大腦神經的發展,使你的大腦不會退化。最近的研究發現意大利北部文盲和讀過五年書的老人,在阿滋海默症(老人失智症)上的比例是14:1,也就是說,讀過幾年書,可以看報紙的人他得阿滋海默症的機率就比不認得字的人少了十四倍。十四倍在醫學領域上是個很大的差距,有沒有動腦筋足以造成了這個差別,因為大腦的神經元基本是用進廢退。

 閱讀時,每一個字會激發其他的字,會聯想到過去的經驗,你的神經便會像骨牌效應一樣,一個牽動一個,發射起來便形成綿密的神經網路。

 四、閱讀可以增強個體受挫折的能力

 閱讀的另一個好處是增加個體受挫折的能力,減少心理上因無知而造成的恐懼感。在遭受到打擊時,我們第一個反應常是「為甚麼是我?」認為上天對自己不公,開始怨天尤人,一個人如果把精力花到怨怪別人身上,他自然沒有餘力去思索解決問題之道,而且因為大家都不喜歡與愛抱怨的人在一起,所以這個人就越來越孤單,越落單,一個人獨處時,就越會去鑽牛角尖,越怨嘆就越沒朋友,惡性循環之下,就會出現憂鬱症。

 人們說:「讀書可以改變氣質」,這個原因是讀了很多書,視野變得寬廣,不再為芝麻綠豆小事而煩心。知識淵博,使你對問題有很多的解決方式,使你談吐有物,進退得體。氣質必須經過讀書的薰陶,急促是不可得的,也無法做假的。

 閱讀帶給你最大的好處是別人既偷不走,又搶不掉的知識,這個儲存在腦裡的東西讓你隨時可以拿出來運用,它使你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時,也能夠進入更高的意境,使你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能夠怡然自得,做到反璞歸真、終身不辱的境界。人們的閱讀能力隨著全球科技的進步,也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即朝發夕至,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久之,便會實現古人說的「天涯若比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