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想錄)淺說漢傳佛教「八關齋戒」(二) 陳憍如

 續說「五戒」。第四戒是「不妄語戒」。「不妄語」是這條戒的核心,詳細講,還要包括「不兩舌」、「不綺語」與「不惡口」。從正面來說,其實這條戒所強調的是,「諦聽」與「愛語」。在妄語的過失中,最可怕的過失之一,就是「妄證人罪」。大智度論提到「妄語有十罪」,內容為「一者口氣臭。二者善神遠之非人得便。三者雖有實語人不信受。四者智人語議常不參豫。五者常被誹謗。醜惡之聲周聞天下。六者人所不敬。雖有教勅人不承用。七者常多憂愁。八者種誹謗業因緣。九者身壞命終當墮地獄。十者若出為人常被誹謗。」

 第五戒是「不飲酒戒」。包括穀酒、果酒、藥草酒,都在不飲之列。基本上,所謂「不飲酒戒」乃是為了預防飲酒可能引起的過失。大智度論還特別列舉了飲酒的三十五種過失,這些過失主要就是誤事傷身。

 在五戒的傳授上,常常是一次就受五個戒。這種方式的得失如何,的確值得研究。根據大智度論的敘述:「是五戒有五種受,名五種優婆塞。一者、一分行優婆塞,二者、少分行優婆塞,三者、多分行優婆塞,四者、滿行優婆塞,五者斷婬優婆塞。一分行者,於五戒中受一戒,不能受持四戒。少分行者,若受二戒若受三戒。多分行者,受四戒。滿行者,盡持五戒。斷婬者,受五戒已,師前更作自誓言:我於自婦,不復行婬。」換句話說,受持五戒,可以一分一分受,也可以一次多分受。

 五戒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就是一受終身持。除非捨戒,否則就應該堅持到底。與五戒有關的,還有所謂「十善戒」,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不邪見、不貪求、不瞋恚。實際上是與五戒互為表裡。但「十善戒」並未包括「不飲酒戒」。反而是增加了不邪見、不貪求、不瞋恚三個心靈層面的內省項目。

 漢傳佛教所謂「八關齋戒」,就是五戒之外,另加三戒一齋,也就是「不坐高廣大床」、「不著花、瓔珞;不香塗身,不著香熏衣」、「不自歌舞作樂,亦不往觀聽」,另外加上一個「過午不食」。「八關齋戒」與五戒的最大不同,就是五戒強調「終身持」,而「八關齋戒」則是「一日持」,也就是以二十四小時為時間範圍。在五戒之中,第三條戒所謂「不邪淫戒」,原則上只禁止不正當的性行為,但「八關齋戒」則在守戒的二十四小時之內,全面禁止任何性行為。

 從某個角度看,「八關齋戒」也可說是以在家之身,體驗出家生活的一種戒。但從全球倫理的角度來思維,「八關齋戒」則更有其特殊的意義。因為它的主要精神不出兩個,一是深化心靈內涵,一是提倡簡樸生活。為什麼要在守戒的二十四小時之內,全面禁止任何性行為呢?事實上,禁止性行為並不是制戒的目的,這一條戒的真正目的,乃是深化心靈內涵,也就是把生命的能量(包括性行為的能量)集中在禪定的修持上。禪定是人類進行心靈深度轉化最直接的途徑。為了成就禪定,在受持「八關齋戒」的這一天,必須暫時禁止性行為。實際上,禪定一旦成就,性的慾望也會自然地昇華。如果只是從「禁慾」的角度來看這一條戒,那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免費報紙資料僅提供最近兩年之內容,更久遠之歷史資料瀏覽,請登記申請館藏會員訂閱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