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短視頻的魔力  王 珉

 近年來,各種短視頻軟體層出不窮,最受關注的當屬抖音——一款可供錄製、編輯和發佈15秒視頻的手機社交軟體。原先只能發佈15秒,如今粉絲高達1000,同樣可發長視頻。它既不同於快手1分鐘完整表達,也不同於梨視頻4分鐘具有專業編排,就像其宣傳語「記錄美好生活」,強調自我表達。

 這款網路社交軟體,基於5G、智慧手機的變革,使得用戶從被動到主動,賦予自媒體在文化生產中的創造性。不僅有官宣模式歌曲《生僻字》「煢煢孑立」;《西安人的歌》承載城市地理文化,熱搜榜、視頻榜、正能量榜單,流覽熱度綜合排序;也有大量自我調侃、無病呻吟的搞笑熱門話題;更有多種才能技術流的視頻榜,如舞蹈、化妝和廚藝等。

 許多視頻都在公共場合錄製,這是業餘對專業的挑戰。盤點2018年風靡的梗,大多是缺少實際意義的無厘頭視頻:「我睡不著胸口悶」;「杯中酒,酒中情」「像極了愛情」「來了老弟」「大家好」「買了否」「盤它沒毛病」「啊啊啊啊啊」「我愛你」「我正在」「我是你永遠」「強尼強尼」「我是灞波爾奔」「你要的全拿走」「白雪蒼蒼如似玉」……。其中「毛毛姐」的創作最洗腦:「好嗨喲!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高潮!」歌詞魔性外加方言成為經典BGM。

 自我賦權的另一面,內容卻出現同質化。群體間缺乏共鳴,有些只是通訊錄可能認識的朋友,號召性取決於熱門話題和拍同類視頻的模仿。這種模仿,對音樂匹配度要求高,誠如閩南語歌《浪子回頭》,不同地域的人竟能聽懂內涵,引用作為常用配樂。這也是抖音的圖示,一個黑色抖動音符的寫照,可選配樂強、原聲弱,或相反效果來表情達意。

 大量用戶照搬模仿,大量複製迴圈,後台能根據你喜歡看的群體內容,跳出相似主題。比如,你喜歡健身會為你刷出不同地域的健身達人,秀胸肌腹肌等,讓你百刷不厭。然而模仿的人,仍是被動接受者,而非主動生產者。人們逃避現實壓力,在虛擬空間尋求釋放,刷到趣味相投的人進入主頁,從頭到尾像刷朋友圈一樣瘋狂點讚,並將視頻保存。

 明星,惡搞,美顏,這些都是泛娛樂化的意識形態。玩抖音老少咸宜,家中長輩也被「拉下水」。戲精不同以往,層層反轉出人意料。不僅如此,段子手還亮出微博微信達到社交目的,評論區的俏皮回答,有些點讚竟高達一萬。

 上下翻動的短視頻,正如一扇扇精美的櫥窗,點讚滑動忽略……櫥窗背面伴著商業邏輯:利益。春晚、春節檔電影、吳亦凡等明星和許多商家也開始入駐,在這場視覺盛宴的幕後,無數同類商品被銷售輸出。

 筆者有幸參加融媒體峰會,抖音高層分享了如何玩轉抖音。尤為重要的是,抖音有自己的演算法機制,晚上十點是流量的最高峰,@抖音小助手並分享到朋友圈,能達到流量池產生疊加效果。

 抖音深諳指尖經濟,即時性可傳播的熱點,滲透人們碎片化的生活,成為日常的情感羈絆,但它也成為魔性的代言詞。兩人合拍搞笑視頻等,這種以他戀為表現形式的自戀,消除現實和影像的界限,使得道德和禁忌也變得模糊,這也是各類短視頻軟體亂象叢生,常被要求整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