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隨筆)復活節的音樂 風雲

 今年的復活節定在四月的中下旬,相對是較遲一點,當然對相關活動並無影響,因為這個節日在西方是極為重要的,即使是來到了遠東地區,仍是受到廣泛的支持和重視。

 復活節是紀念耶穌受難後再重生的事跡,最早期開始,就有相當多的活動,反映在音樂創作方面,歷代大音樂家都寫有和復活節有關的音樂,以表達教徒的內心世界。德國大音樂家巴哈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已寫有這方面的一系列作品,當中的《馬太受難曲》最富傳奇,作品是一七二九年首演在萊比錫,但當時之影響卻是不大,只是到了巴哈離世之後的七十九年,即一八二九年,才由孟德爾遜將之再度公演,並且深受重視,至今仍是復活節音樂的代表作。

 至於和巴哈齊名的詠史樂大師韓德爾,他一生勤奮創作,為宗教音樂貢獻良多,有關復活節的作品自是毫不例外,其最著名的清唱劇《彌賽亞》,乃是根據聖誕內容寫成,其成就之高,二百多年來均被奉為經典,當中正是敘述了耶穌誕生、受難和復活的故事,因此除了在聖誕節最常演出之外,復活節也是常有演出的。

 交響樂之父海頓,在他悠長的作曲生涯中,確立了交響樂的模式,而他在這方面亦是佳作如林,有關復活節的故事,就有多部這方面的作品,例如他的早期作品《第二十六號交響曲》,正是為復活節而寫,他也曾在初稿上題有「受難與哀悼」的字樣;他的《四十九號交響曲》,名為《受難交響曲》,乃是為二百五十年前的復活節演出而作,具有特殊的戲劇性效果,在當時極為常見;此外他的一部管弦樂《耶穌在十字架上的七言》,也是和復活節有關的,作品後來更改編為弦樂四重奏、鋼琴曲和合唱曲演出。

 俄羅斯人普遍信奉東正教,他們極為重視復活節,不少音樂家亦創作了這方面的作品,例如林姆斯基阿薩科夫,他是該國音樂五人團的重要成員,為俄國民族音樂事業貢獻很大,一八八八年,他就用了俄羅斯教會音樂的旋律,以交響音樂的形式,描寫俄國人民歡度復活節的盛況,十分精彩而動人,作曲家亦是以此作品來紀念他的好友莫索斯基和包羅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