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隨筆)中國的敲擊樂器 風雲

 有報道說,台灣的朱宗慶敲擊樂團,明年將會接受美國方面的邀請,三十年後再次訪問美國,帶去充滿特色的中國敲擊樂作品,這對我們中國樂壇來說,也是一項無上的光榮!

 在世界眾多的不同民族樂器中,我國的民族樂隊特別重視敲擊樂器,通常我們樂隊所用的材料有八種,稱為「八音」,其中半數以上都是敲擊樂器,裡面當然包括有能奏出旋律的樂器和無調性樂器等等,能奏出樂曲的敲擊樂器就包括有木琴、雲鑼、編鐘等,至於只是奏出聲音的樂器,種類就更是繁多了。

 我國的敲擊樂器,可說是傲視世界樂壇,七十年代出土的曾侯墓里的編鐘,震驚整個世界樂壇,專家們至今仍是難以理解其中的奧秘,不妨想想,兩千多年前的科技,怎能鑄造出如此完美精密的樂器,那時的冶煉金屬技術,大小不同的鐘體其音准又如何按比例制定的?還有其排列順序,音響共鳴,樂曲創作以至演奏技術等等,無一不是千古之謎,專家們仍在探索研究,佩服我們古人的智慧呢!

 在現代的大型交響樂隊中,原來也有一種是來自我國的敲擊樂器,這就是那面大鑼,現代科技先進當然是不難製造,原來在一百年前,直徑超過一米的大鑼,只有中國才能出產,那時全世界具規模的交響樂團,都以能擁有一面中國大鑼而自豪,在五十年代的時候,大鑼更是作為我國的禮物,送贈給友好國家樂團呢!

 由於我國的敲擊樂器歷史悠久,種類眾多,自然有很多優秀的作品面世,配上一些吹管樂器的時候,就稱作吹打樂,深受人民的喜愛,例如在建國早期的第七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我國的吹打樂《舟山鑼鼓》,就榮獲那時的民間音樂比賽的金質獎,為了演奏音響和諧及協調,選用了十一面大小不同的定音鑼,由一人來演奏,技驚四座;到了七十年代,我國的敲擊樂作品就更上一層樓,例如彭修文的《豐收鑼鼓》,就充分發揮了我國敲擊樂器的表現功能,既有時代風格,又具民族特色;至於李民雄那首鼓樂曲奪豐收,就充分發揮了大鼓的性能,為繼承和發展我國的鼓樂藝術,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