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廢舊家具正確處理方法 婦聯冀當局加強宣導

 【特訊】本澳堆填區早已嚴重超負荷,年初政府就堆填區地質改良進行開標工作,目標在現有基礎上增加一百萬立方米的堆填空間。身兼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的婦聯常務理事徐家頴認為,推動減廢工作刻不容緩,增加堆填空間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為確保本澳未來可持續健康發展,期望當局更大提升市民意識,尤其對於大型廢舊家具和生活垃圾的處理,共建澳門綠色家園。

 徐家頴提到,近年特區政府持續推出了多項「源頭減廢、分類回收」的政策,更訂定了《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二0一七——二0二六)》,包括澳門未來十年在固體廢物方面的政策、具體減廢目標和行動計劃。她認為,當局在推動環保工作方面的確下了苦功,值得肯定,在減塑方面亦有一定成效。但另一方面,不少市民反映在大型壓縮式垃圾箱旁,幾乎每日可見各類型大型廢舊家具,大至建築廢料、衣櫃、床褥、沙發等,小至餐椅、床頭櫃等,時常被當普通生活垃圾放在垃圾箱旁。澳門街道本已狹窄,加上這些大型垃圾更是阻街,炎熱天氣令垃圾箱發出陣陣惡臭,無不掩鼻而行。

 過去十多年本澳建築業的急速發展,導致建築廢料量不斷增加,對本來已是蕞爾之地的澳門負擔愈來愈大,引起社會關注。徐家頴提到,市政署前身的民政總署為方便市民,於去年底曾設一星期的時間在全澳各區設置六十個臨時大型廢舊家具收集站,呼籲市民在晚上特定的三小時,將廢舊家具棄置於指定的收集站內,清潔專營公司會加派人員及車輛收集,並會於當晚全部清運處理,絕對是便民措施。徐家頴認為,當局需盡快制定《澳門建築廢料管理制度》,強化資源節約和保護環境的政策,完善環境法規、指引和質量標準,推進污染治理,加大廢物回收力度。更重要是提升市民對大型廢舊家具處理的正確意識,加強對市民的宣教工作,建議當局研究可行和符合社情的方法,考慮與回收業界合作,多方攜手完善澳門環保措施。◇

<上月下月>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