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報)談錢不俗  星雲大師

 佛教認為人生應該追求的財富,例如明理、正見、勤勞、結緣、布施、喜捨、感恩、知足、道德等,這些才是真正的財富。因為這些財富不但現世受用,來世還可以受用。不但一時受用,終生都能受用;不但一人受用,大眾也可以受用。因此佛教認為我們不能只看一時的財富,要看永生的財富;不要只看一人的財富,要看共有的財富;不要只看聚斂的財富,要看活用的財富;也不要只看形象上的財富,要看內心無形的財富。一個人擁有智慧、慈悲、信仰、歡喜、滿足等,這些都是無價的財富。

 由於佛教對財富有另類的看法,因此在佛教看來,世間上沒有窮人,貧富只是從比較而來。此外,佛教主張發展淨財、善財、聖財,甚至推廣開來還有智慧財。

 過去佛門裡有些人,總認為貧窮才是有道行,談錢就是粗俗。其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個人除非不做事,要做事就離不開錢,金錢是學道資糧,是很現實的問題。因此佛教並不排斥錢財,它對錢財的看法是「非善非惡」,黃金是毒蛇,黃金也是弘法修道的資糧。根據經典記載,佛教的信眾中不乏大富長者,如須達長者布施精舍、毗舍佉四事供養等,都受到佛陀的讚美。因此,佛教認為樸素淡泊用來自我要求是道德,用來要求別人則為苛刻。

 再說,佛教徒本來就有在家與出家二眾,一個在家修行的人如果沒有錢財,如何孝養父母?如何安頓家庭的生活?何況修行辦道、布施救濟,都需要錢財作為助緣資糧。國家社會的各項發展,需要豐實的國庫作為後盾,而佛教本身必須提供弘法利生、醫療慈善、教育文化等服務來淨化社會,造福人群,如果沒有淨財,又怎能承辦這些佛教事業呢?因此,佛教認為,如何將信眾布施的善財、淨財、聖財,好好用在佛化事業上,這才是值得關心的事。

 星雲日記

 人生不是只用金錢來評估。金錢以外,必定另有其價值與功德,很多因緣雖然呈現在眼前是吃虧,可是吃虧的背後冥冥中總有因果功德,終究不會吃虧。(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