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韻·中子)維也納的音樂廳 中子

 本年度的澳門國際音樂節,因為適值是雙慶之年,政府特意請來了世界著名的維也納交響樂團,讓市民得以現場欣賞一流水準的表演,確是十分難得,亦為本年度的澳門樂壇活動帶來了極為亮麗的色彩。

 維也納樂團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一直以來都能保持著鮮明的德奧音樂傳統風格,除了政府的支持,音樂家們長期的努力之外,有設備先進的音樂演奏廳,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呢。因為有好的樂團,還需要在設備優良的音樂廳中演奏,才能發揮樂團的優勢特點,將最好的音響效果呈現在聽眾面前,這一點在遠古的時代,音樂家們就早已知道,在考古探索之中,發覺數千年前的音樂廳會場,就已對音響的共鳴十分講究,構造具有科學理據呢。

 維也納號稱音樂之都,除了擁有優秀的音樂家,演奏家和樂隊之外,設備優良的音樂廳,在世界上也是成為演奏家的朝聖之地,那就是被稱為金色大廳的維也納國立歌劇院了!該院建於維也納市中心的格林大道,其前身是建於一七四八年的布魯克劇場,距今已是二百七十年了。

 劇場建成後,不少大音樂家的作品都在這裡上演,到了一八四九年國王約瑟夫二世將之改建擴充,設備日益完善良好,之後貝多芬的《費德里奧》,著名的《第九合唱交響曲》等相繼在此演出,從此聲名更著,到了一八五三年改名稱作皇家宮廷劇院,之後規模仍在擴建,增添設施,而今天我們見到的劇場面貌,乃是在一八六九年完成的,今年正是它的一百五十壽辰!同年的五月二十五日,莫扎特的《唐璜》在此作盛大的首演,開展其另一新的旅程篇章。

 劇院歷代以來,威爾第、李赫特、馬勒等大師在此作過很大努力發揚,使到劇院進入了一個新的黃金年代,並且穩穩成為世界劇場的一個中心,音樂家演出的聖地!

 第二次大戰期間,因為戰火的蔓延,劇院被迫關閉,運作停止,不再有管弦之盛的演出,不久更被飛機炸毀,令人心痛,戰後的音樂活動只能在其他地方演出,到了一九五一年的十一月五日,劇院以原來的面貌重建,時隔六十八年,再度開展其輝煌歲月,首演正是貝多芬的《費德里奧》,由貝姆指揮,劇院有二千二百座位,設備完善一流,世界上著名的樂團、指揮家、演奏家、歌唱家,都差不多在此演出過,成就極為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