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者園地)不同視角下的貝多芬交響曲 樂飛

 長久以來,福特凡格拉(Wilhelm Furtwangler 1886-1954)、華爾達(Bruno Walter 1876-1962)、貝姆(Karl Bohm 1894-1981)、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等都各自確立了傳統德、奧派系的指揮風格,而近代指揮家如阿巴度、海庭克、巴倫邦等亦繼承著這種傳統,形成相關風格的典型代表。這些指揮大師棒下的貝多芬作品都深受樂界重視,當中又以福特凡格拉的演繹最受景仰。

 福特凡格拉晚年指揮的一套貝多芬交響曲全集近年在WARNER CLASSICS的廉價系列中再版,對新入門愛樂者或未集齊舊版EMI的REFERENCE系列單張的樂迷,這套唱片是必然的投資。這套貝交全集為EMI在福老逝世多年後結集散落各地母帶湊合而成,因福離世前指揮維也納愛樂的錄音,只完成部份,結合一九四八年指揮斯德哥爾摩愛樂的第八號,以及一九五一年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的第九號後,才組成這套全集。

 福特凡格拉一向被譽為德國浪漫派指揮藝術的代言人,他棒下的貝多芬體現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同時凝聚著內在的平衡感與鮮活的生命力;他從不受制於音符的規限,速度與強弱變化渾然天成,那種在即時靈感驅使下的神來之筆,那股在精細入微中表現出的恢宏氣勢,教人既迷醉,又震撼。他指揮的德、奧系作品錄音,不少已被喻為難以超越的典範。

 WARNER CLASSICS同一廉價系列還有另一套貝多芬交響曲值得推薦,那是巴倫邦(Daniel Barenboim)一九九九年指揮柏林國立管弦樂團(Staatskapelle Berlin)的錄音。兩棲於鋼琴與指揮界的巴倫邦曾多番灌錄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及協奏曲,說他是最全面、最深刻理解貝多芬音樂的指揮家並不為過。在指揮範疇方面,巴倫邦一向是福特凡格拉的崇拜者,他的詮釋亦在某程度上再現出典型的福派風格,音色厚重、音響澎湃、自由的速度、強烈的音量對比、伸縮性的節奏、硬橋硬馬的重音處理,處處體現出不受樂譜束縛的理念;在他的嚴密構思下,整體演繹格調仍蓄於傳統框架之內,作品細節展示清晰,結構在縝密中見雄渾,樂聖的恢宏樂章被巨細無遺地展現。

 兩編文章先後談及的貝多芬交響曲詮釋,反映截然不同的效果,要在風格上分辨何者正統?一時間實難下斷語;如問到各版本孰優孰劣,則很講求欣賞者的個人口味(老福的經典演繹固然不可缺少,但需忍受錄音上的不完美)。樂聖交響曲唱片殊多,愛樂者如能兼收幾個心儀的錄音,透過比較各版本的演繹特色而發掘其精闢之處,則可充份擁抱音樂欣賞的樂趣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