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樣天文攝影中,月球攝影可說是最容易,但也可是最難。說容易的是因為它是地球接近的自然天體,它在晴朗的天氣下幾可整個月都可見得到,而且又圓又大比深空天體容易找得多,故此,可以用不同方式都可以把它拍攝下來。說難的是因為它有不同的月相變化,原因是它的運動很多變特別,它除了是繞著地球有時遠時近運轉外,還有上下左右的擺動,在天文學叫天秤動,分別是經向天秤動和緯向天秤動,因為這種運動,使我們時兒看到南北和東西的區域多了百分之四多一點,但還要看它在地球和太陽的相對位置,在這複雜的條件下,便使它幾乎沒有相同的表面,唔怪得世人用月光來形容女性喇(大笑)!當然更難可用技術解決的是空氣的透明度和穩度,往往是決定拍攝成敗的關鍵,尤其是過去用單幀拍,能拍到一幀高質的照片比登月還要難。
自進入數碼攝影時代後,不但對一般攝影都變得容易方便,連天文攝影都帶來革命性的改變,特別喜愛拍月球的我,以後可用最低成本來拍攝,因為過去菲林時代為拍到清晰的月球,不知浪費幾多菲林,如今數碼攝影不但用成本還可即時看到拍攝效果。不過,一幀單張清晰的數碼影像也不容易得到,而早於近二十年前開發的重疊影像技術出現後,使行星月球攝影像變魔術似的,尤其是今天的 CCD天文攝像頭的成本漸低,使該攝影技術更加普及化,而相關圖像處理軟件亦相當成熟,使初接觸天文攝影的新手短時間成為天文攝影大師,亦瞬間超越傳統菲林的天文攝影家幾十年的功力。
為此我亦不甘後人,由單幀數碼拍攝月球改為用天文CCD拍攝,現在的內地生產的CCD已經成為國際級品牌,得天文發燒友的喜用,當然最好是要按步就班地學習,初始不要用高階的型號,而彩色CCD攝像頭更是初學者入門的恩物,它可直接得到彩色的影像,尤其是拍攝行星更適合。不過,拍月球則可用較為高階的黑白CCD,因為黑白拍月球更加有質感,能把可把望遠鏡的色差問題一同解決,反使影像更加玲瓏。疊加影像方法的好處是,即使大氣的穩定度和透明度不太好的情況下都能得到相對清的效果,當然亦有它的缺點是太嚴重的大氣擾動下反比單幀拍效果還差,因為幾千幀跳動的影像使疊圖軟件無從揀選,結果只能重疊一堆爛影像呢!早前好幸運遇到一個難得的 Good Seeing 機會,拍到好幾幀十分高清的月球表面影像,這些照片是用二百五十四毫米口徑折反射望遠鏡拍攝,在二千五百四十毫米焦距的等效倍率約三百二十倍,在這麼高倍下拍攝一定要有一座追蹤精準的座架,而這座架的大小一定要承載得起這樣大的望遠鏡重量的能力,但往往是可能這座架的售價比望遠鏡還高,為的是來換取清晰的影像。(李志輝)
望遠鏡 : Meade 折反射式望遠鏡, 254mm 口徑, 2540mm焦距, 焦比F/10
赤道儀 : Takahakshi EM-200
攝像器 : QHY-5 lll CCD 重疊3000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