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口罩影響民心 港「口罩荒」如何解?

 【中新社香港二月二十六日電】(中新社記者 曾平)新冠肺炎疫情讓口罩成為搶手貨。香港擁有超過七百萬人口,若每人每天使用一個口罩,理論上月均口罩需求量超過二億。面對急升的用量需求,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正從各種渠道尋求貨源,力求多管齊下緩解「口罩荒」。

 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榮譽會長陳婉嫻形容「一個口罩影響整個民心」。此話一語中的。面對來勢兇猛的疫症,口罩既是人們外出時的必備品,也是心理層面的保護傘。對於在最前線抗擊病毒的醫生和護士,口罩等防疫裝備更是安心上前線的先決條件。

 香港醫院管理局自二零零三年「非典」後已經規定口罩、防護衣等物資必需有三個月存量,以備不時之需。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由於倍增的用量,相關儲存已經大幅消耗。

 香港特區政府物流服務署(物流署)已經公開招標採購五千七百萬個口罩,至截標共有三份標書。該署稱會加快審批程序,盡快批出合約。這些採購口罩若能順利抵港,相信能夠一定程度紓緩政府內部的需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二月二十五日探訪政府物料中心,讚揚物流署人員是政府抗疫工作中的「幕後英雄」。

 在全球口罩供應都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提升本地口罩的生產量是「求人不如求己」的解決方案。香港特區政府較為罕見地建議撥款十五億港元,用以資助私人機構設立本地外科口罩生產線。每間廠商設立一條生產線可獲最高三百萬港元資助,其後每多一條額外再獲二百萬港元,資助上限為二十條生產線。此舉對本地廠商盡快落實生產口罩具激勵作用。同時,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計劃使用八億港元,應用科技方案生產可重用口罩,以解社會燃眉之急。

 香港本地目前最大規模的口罩生產廠位於羅湖懲教所。因應疫情需要,懲教署自二月三日起正式將該廠改為二十四小時運作,並由署長胡英明親自統籌,致力將每月一百一十萬個口罩產量增至二百五十萬個。羅湖懲教所主管叢翠儀形容此舉「前無古人」,最不容易的地方在於讓在囚人士自願參與其中。

 根據懲教署在社交網絡發佈的口罩工廠運作視頻,參加半夜工作的在囚人士獲安排在指定休閒區休息,期間可看書、下棋、聽收音機、吃小食。為傾盡全力提高口罩的產量,署方動員在職休班及退休的職員義工加入生產。

 懲教署職員義工增產的首批約九點五萬個口罩已於二月十七日通過食環署和房屋署,發給外判合約清潔工。懲教署正加建一個新的口罩生產工場,並得到熱心人士捐助機器,目前進展良好。

 香港的政團、社團等各界人士也積極參與到提升口罩供應的行動之中。會員人數超過四十二萬的工聯會是香港最大的勞工團體,該會已籌得約五百萬港元生產口罩,預訂的全自動口罩生產機器會在三月底到貨,預計屆時每日可生產十萬個口罩。

 工聯會的口罩生產計劃獲得不少支持。當中,香港特區立法會保險界議員陳健波捐款一百萬港元,永富容器執行董事羅永邦則免費捐獻大埔一棟工廈一層約五千呎用地。「他們有機器,我們有廠房,一拍即合。」羅永邦如此形容和工聯會的合作。

 另外,地產商新世界旗下的慈善基金會擬在屯門建設無塵廠房生產口罩,預計四月投產,每日產量二十萬個,製作的口罩將發放予有需要人士。

 香港街頭的分發口罩活動開始增多。由香港各界社會人士共同成立的「全港社區抗疫連線」向全港十八區弱勢群體及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派發逾一百萬個口罩。全港各區工商聯、鄉議局等也將從不同渠道搜獲的口罩免費發予市民。值得一提的是,年僅十歲的少年鋼琴家宋林錡捐出自己近年的演出費和壓歲錢共三十六萬港元,希望為獨居老人和單親家庭提供口罩等防疫物資。

 每有口罩發放或發售,總能見到不辭辛苦排長隊的人。背後折射口罩仍是供不應求。不過如果各界團結一致抗疫,相信辦法總是比問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