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路心語)逆光而行 思正

 去年寒假感冒,跑到醫院檢查。一份拍片,兩個小時,三種藥物,四百塊錢,再給醫生看五分鐘,不過是咳嗽而已,卻沒想到這麼折騰。那時,覺得醫生看病就應望聞問切,怎能全靠醫學儀器檢查,未免太敷衍了。

 爾後,去找醫生點痣。坐診的醫生被一群病人及家屬圍困著,叫號幾近癱瘓,個個都很焦急迫切,爭先恐後,而老醫生淡定從容地應對,時不時還開下玩笑。等到我吃完午餐再去輪候,她正準備下班,見我來了,二話沒說給我動了手術。那時心裡頗感歉意,覺得醫生天天跟病菌打交道,廢寢忘食,有時還要防備醫鬧,確實很不容易。他們不是鐵人,不是超人,並非百毒不侵,一樣也會生病,一樣需要別人關懷。

 今年寒假,回到內子老家,在遙遠的山村,算是躲過了新冠肺炎肆虐的城區。大年初二,本想冒險回到自己老家,票也買了,好不容易還找親戚要到兩個口罩。後來平姐來電勸阻,說新冠肺炎鬧得人心惶惶,還是別回家了,不要存僥倖的心理。於是,只好狠下心來,取消車票,放棄此行。終日守在家裡陪娃,備課,看書,練字,寫作,然後曬曬陽光,到田野間漫步,把新冠肺炎的煩憂也拋諸腦後。然而眾所周知,歲月靜好,皆因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每天,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逐日遞增,一批又一批的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義無反顧地奔往武漢支援,令人感動的事跡從未停止!

 還記得春節前,鍾南山院士呼籲民眾,沒有特殊的情況,就不要去武漢了。可是他卻奮不顧身跑到武漢防疫的最前線。十七年前,正值非典時期,他喊出了那句「把重症病人送到我這裡來」;十七年後,他又再次臨危受命,披掛上陣,醫者仁心,正在於此!在採訪時,他哽咽地說到︰「武漢本來說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有全國,有大家的支持,武漢肯定能過關。」其實,所有參與防疫救援的醫務人員,都是英雄,都是國家的義士,民族的脊樑!之前讀過柴靜的《看見》,看到非典時期,醫護人員以及記者手無寸鐵地與非典抗爭,隨時冒著生命危險,感動之餘,又覺心酸!而今,疫情關頭,這些醫護人員又是挺身而出的逆行者,他們拿生命與病毒博弈,為了素不相識的病患者。

 最近看了同事張小平老師給一位報讀醫學的準大學生寫信,很有感觸!信中,她為衝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志願者而感動。她說,肺炎事件讓人體會到醫生不是想象中一襲白衣的瀟灑,也不是電視劇上醫者仁心的浪漫,而是要面對血淋淋的現實,與病毒作鬥爭。她希望學生將來能學得精湛的醫術,擁有慈悲的情懷、奉獻的精神,像鍾南山院士一樣專業知識過硬,心繫人民安危!她對學生的教誨打動了我,誰說教育只在課堂,這次抗擊疫情何嘗不是一次生命教育?

 當然,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信中也有學生提及,由於澳門醫療環境比內地優越,大多數人可能嚮往醫生報酬高的條件,但卻沒有考慮到未來作為一線醫生可能要面臨的問題,就算不是肺炎,也有可能要面對各種複雜醫療事故。因此,選擇醫學專業,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一個學生如果沒有對醫生職業的熱愛,甚或沒有做白衣天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那我很難想像他將來能在讀醫的路上走多遠!幸運的是,我看到了信中這位學生無悔於讀醫的選擇,且從當下的危機看到未來的自己,一個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的自己。

 也許,很多人都羨慕醫生的高薪待遇,可卻忘了其背後的艱辛,以及風險。身為老師,我也希望學生將來選擇讀醫,就算不是真正發自內心,起碼應該學好專業,盡好本職!誠然,每個人都希望在未來的天空飛得風光,享受別人仰望的目光,但更多的時候,逆光而行,是生命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