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機聽歌   胡樹勇

 旅行乘飛機是最快捷最安全的,但在飛機上動輒就是坐兩個小時以上,不能隨便走動,其實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以前在飛機上聽自己喜歡的歌很難,剛開始有手機也不能在飛機上隨便使用。但現在好了,乘飛機允許以手機飛行模式觀看手機,當然也就可以聽手機裡面下載儲存的音樂。

 近日乘了一趟從北方到南方又從南方回北方的飛機,在飛機上就採用手機飛行模式聽了一路的音樂。

 我手機下載的音樂有一百多首歌曲和樂曲。

 拿出隨身攜帶的有線手機耳麥,和手機連接後,再將耳塞插入耳內,打開音樂app,找到我下載在「本地」的音樂,點擊一首歌曲,音樂立馬在耳中響起,周圍的人語聲、飛機的發動機聲都被音樂聲所替換。

 手機的隨身不可離去,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活改變,其中用手機來聽音樂就是一個新的生活常見現象,許多人走在路上,或者在鍛煉跑步的路上,都會把耳麥插在耳中,一邊行走,一邊聽音樂。

 沒有人會去問他們聽的什麼音樂,但從自我的感受和觀察,可以大致想到人們會依據年齡的差別,以及個人生活的閱歷經驗和愛好,去選擇自己喜愛的音樂,當然這其中也會有一個是大多數人所共同喜歡的流行音樂。

 由此想到一個人的音樂愛好是會從最初開始慢慢逐步形成某種興趣走向的,或者說是音樂審美取向的,這與一個人的受教育情況有關。個人對音樂的愛好組成以地域劃分無外乎中國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外國音樂,其實最多的還是現代流行音樂,這也是我下載最多的部分。

 是否愛好音樂是一個人受教育水平高低的一個檢驗。在學校教育中,一個好的音樂老師會帶動一大批愛好音樂的學生。我上小學的時候就是遇到了一位優秀的音樂教師,讓我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內地出生的人都會受到非常強烈的紅色音樂教育,這是那個時代出生人的音樂記憶,有許多歌曲一輩子都難以忘記,比如《黃河大合唱》《珊瑚頌》《繡金匾》等歌曲。

 那個時代也有音樂愛好者所喜歡的純音樂,例如《梁祝》,還有流行在各地的不同形式的地方戲曲,當然不包括京劇樣板戲。但即使京劇樣板戲現在依然是那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人所保留的內容,例如《紅色娘子軍》《沙家浜》等中的選段。

 古箏、古琴、琵琶、二胡等中國傳統樂器中的名曲也是普通音樂老百姓的所愛。相比中國傳統音樂,外國古典音樂不是大多人的音樂所愛,喜歡外國古典音樂以及現代音樂或者外國流行音樂的人還是局限在很少的一些音樂愛好人之中,屬於小眾範圍。

 流行音樂還是大多數人的多數下載選項,流行音樂也有所謂的老歌與新歌的區別。我喜歡聽一些二十年以來的流行歌曲,所謂的老歌居多。下載的歌曲中有四、五首美國已故流行歌手邁克爾傑克遜的歌曲,這是最讓有些朋友不解的地方,覺得我喜歡的很雜。

 但是,所謂的喜歡音樂不應該是喜歡各種各樣的音樂嗎?假如只喜歡一類品種,那可能同樣是一種呆板和固定模式,就如同生活中僅僅一種愛好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守舊吧。

 在飛機上聽音樂,如果是兩個小時的飛行行程,剛上飛機收拾坐下,聽半個小時音樂,大概飛機乘務員就開始送餐,就餐喝水後,稍作休息,再聽約一個小時音樂,飛機也就快抵達目的地了。

 許多時候聽音樂被人視為消磨時間,大多數時候、大多數人應該是這種情況,但仔細體味,聽音樂又不僅僅是消磨時光,其實它是在陪伴我們走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