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醫院)中醫對肺系疾病的夏季防治——穴位敷貼簡介

 肺系疾病主要症狀為咳嗽、胸悶氣急、有痰或無痰乾咳等。反復發作的肺系疾病多為慢性阻塞性肺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等等。中醫辨證多以陽虛為主,兼有痰濕,隨季節變化,氣候寒冷時易反復發作,且病情重。

 冬去春來夏至,氣候溫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多覺得舒適,咳喘症狀減輕或消失。中醫認為病涉肺脾腎三臟,防治需從調理此三大臟器出發,扶正固本。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始見於《黃帝內經》,是成書在二千多年前的第一部中醫古籍,即根據四時氣候的不同來調理陰陽。夏季陽氣旺盛,此時宜補體內的陽虛,祛體內的寒邪。冬病夏治是中醫養生治病的特色療法,對於在冬季多發及加重的疾病,與夏季給予的針對性治療,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加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是中醫「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和「治未病」的疾病預防觀念的聯合運用。對於冬季多發的肺系疾病只要在夏季防治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常用的方法有穴位敷貼、針灸及口服中藥調理等。通過益氣溫陽,散寒通絡,來防治冬季易發病。

 中藥穴位敷貼是一種被大眾廣泛接受的冬病夏治的方法。穴位敷貼的藥物多為辛溫扶陽,散寒祛痰之品,根據病患的體質及病情選擇一定的經絡穴位進行敷貼,用天陽及藥物的陽氣補病患的陽虛,疏通經絡,驅逐體內的寒邪,補人體的正氣,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穴位敷貼看來簡單,其實不然。第一,穴位的選擇非常關鍵,需辯證取穴。貼敷時需專業人士操作,穴位定位必須準確。其二,藥物的配方要合理有效,由專業人士炮製保存。其三,敷貼時要考慮病患的個體差異,例如是否為過敏體質及對藥物的耐受性不同等,敷貼的時間應隨體質變化。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病患均可接受敷貼治療。中醫辯證屬於陰虛火旺的患者不宜穴位敷貼,或患病處於急性發作期不宜敷貼。另外,皮膚極度敏感的患者、孕婦及嬰兒亦不宜敷貼。

 一般進行敷貼治療約四小時後,穴位的皮膚會出現疼痛腫脹,或有刺癢感。這是穴位對藥物吸收的正常反應。皮膚起泡反應較強者效果較好。但並不是起泡越多越大就好。需謹遵醫囑。敷貼時間需根據個人耐受程度調整,兒童治療時間宜短。一般敷貼治療應連續三個夏季,方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接受敷貼治療的病患,治療時需在飲食方面有所節制。減少肥甘厚膩之品的攝入,以免助濕生痰。

 敷貼的時間一般在初伏、中伏和末伏。本年的三伏時間為七月十六日至八月二十四日。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五日為初伏,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十四日為中伏,八月十五日至二十四日為末伏。希望嘗試敷貼療法的患者可以根據上述時間到科大醫院中醫部進行治療。◇

 科大醫院

 中醫生

 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