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口)變革或改革  沓靖

 持續及反覆的疫情不但打擊著本地經濟,更是令演藝活動和相關的社團存續蒙上了厚厚的烏雲,通關限制、避免聚集、社交距離,無論是商演的娛樂節目、抑或是民間的中、小型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等演出,統統都要停擺,對於聯誼社交的社團而言,無法舉行「以歌會友」的聚會當然掃興,可是本地不少靠著演出為生的藝團,則是涉及生計的大事情。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對於表演者來說,精巧的演技是努力與苦練的成果,然而從整個節目考量,那則是台前幕後龐大團隊共同付出的心血結晶,當中也伴隨著相應的金錢投入,從有形的場租、道具、器材,以至無形的策劃、管理、設計等等,以本地演藝行業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入不敷支已是平常事,因此依賴政府部門的資助並非難以啟齒,卻是活生生的本地藝團生存實況。

 可是「社團文化」作為本澳社會結構和關係的基礎,數以千計、而且不斷增加卻又性質相近的藝團數量,的確讓主要資助部門——澳門文化局和澳門基金會再難以招架,因此乘著新政府作風以及疫情的客觀環境之勢,澳門文化局和澳門基金會以「擇優批給、善用公帑」的口號,將現時本澳林林種種申請資助的藝術活動項目劃分處理批准,澳門文化局負責審批音樂、戲劇、舞蹈、文遺、設計、影視和動漫,澳門基金會則負責審批視覺藝術、文學創作、非遺展演及曲藝活動,兩者分別公佈了審批框架及條件,也定出了各個類別的最高資助金額,其中澳門基金會的網頁特別提到了審計報告的意見,令人相信這個早已是整裝待發的決定,剛好在今年這個特殊環境下推出,算是切合了天時地利之便。

 如果是本地的藝團活躍份子應該不難發現,澳門文化局和澳門基金會兩者煞有介事地劃分所負責的藝術活動項目,事實上根本就是兩者一直所負責的,因此與其說是協調分工,筆者更認為是前者為後者的揚帆引路。是次新聞稿一出,相信向澳門基金會遞交申請資助的活動將會大大減少,而且所受資助的活動專業性也會有所加強,過去由於定位不清,似乎只要是涉及本地民生活動的藝術節目,澳門基金會都難以推卻申請者,而隨著兩者資助商業與藝術性質的活動項目分野越見明顯,也許亦正是澳門文化局為下一波的人事和架構重整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