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成立 致力破解卡中國脖子芯片

 【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二日電】(馬帥莎李純)正值清華大學迎來一百一十周年校慶之際,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二十二日正式成立,該院在中國首次提出「1+N」聯合機制,致力于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破解當前中國芯片「卡脖子」難題。

 據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首任院長吳華強介紹,「1+N」聯合機制中的「1」是指集成電路學院,「N」是指多學科交叉融合,學院將在教師聘用機制、有組織科研等方面積極創新,與相關院系設立交叉研究中心。

 據悉,集成電路學院將由原微電子與納電子學系和電子工程系共建,下設集成納電子科學研究所、集成電路設計研究所和集成電路製造研究所三個二級機構,佈局納電子科學、集成電路設計方法學與EDA、集成電路設計與應用、集成電路器件與製造工藝、MEMS與微系統、封裝與系統集成、集成電路專用裝備、集成電路專用材料等研究方向。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主任郝躍說,「集成電路具有很強的多學科交叉特性,高端芯片更是基礎研究和前沿工程技術交叉融合的結晶。要取得重大科技突破和原始創新突破,越來越需要多個學科的共同融合,需要多項關鍵技術的集成創新。」

 二0二0年七月,中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投票通過設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設置在交叉學科門類下。「交叉性的學科怎麼建設,其實大家都在探討。」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教授池保勇表示,學院設置的多個研究方向都帶有學科交叉特點,比如學院計劃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軟件學院等共建「集成電路設計方法學及EDA」。

 池保勇表示,學院希望在處理器、存儲器、EDA和半導體裝備等方面有所突破,解決底層的材料裝備、上層的系統芯片以及中間的軟件支撐等領域的問題,讓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在若干年後得以突破國外技術封鎖的局面。

 「集成電路發展的真正瓶頸是人才短缺。」中芯國際資深副總裁、中芯北方總經理張昕指出,「類似中芯北方的規模企業需要二千五百名長期從事集成電路工藝製造的專業人才支撐。集成電路產業需要追根溯源,面向上游,與高校研究所共同解決『卡脖子』問題。」

 關於人才培養,池保勇介紹,本科生培養將採用大類培養和書院培養模式,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培養將以高層次創新人才為主,突出產教融合,與產業鏈各個領域的頭部企業深度合作,為集成電路產業輸送緊缺高層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