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日核廢水含放射性物質排入海 港專家:將為禍深遠

 【香港中通社四月二十五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阮曉)「如果真像日本政府說的那樣乾淨、安全、健康、可飲用,那為甚麼不排放到他們自己國家的湖泊、地下水等水資源中呢?」對於日本福島核廢水處置方式,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環境毒理學及化學講座教授梁美儀,日前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質疑。

 二0一一年三月,日本福島發生核事故後,持續冷卻核反應堆的措施產生大量核廢水。福島第一核電站運營方東京電力公司(東電)稱,預計到二0二二年秋,第一核電站院內總計可儲存一百三十七萬噸廢水的儲水罐將裝滿。本月中旬,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決定將核廢水排入海洋。這一決定引發全球關注。

 據悉,核廢水含有氚、鍶、銫等多種放射性元素,雖然日本政府決定將其過濾後再排入海,但梁美儀憂慮,有關放射性元素能否得到有效過濾。他直觀地形容,日方的計劃是要將五百個奧林匹克標準泳池的核廢水排放入海,預計兩年後開始,持續三十年,可以說是「為禍深遠」。

 東電稱,核廢水經處理後,可過濾掉多種放射性物質,只有氚無法去除。梁美儀解釋,氚是氫的一種同位素,放射性量不是很高,但仍對一些無脊椎生物的影響比較大,譬如藍貝等商業貝殼類,及浮游生物等。這些小生物的生物膜比較薄,基因結構容易受損,引致畸形等基因突變,從而影響生長、生育到繁殖。

 事實上,現時全球幾乎所有核電站每年都會排走一定量的含氚廢水。梁美儀表示,核電站在正常運作下只會產生小量含放射性物質的廢水,但經處理被排走的廢水中必須確保只含有微量的氚,且總排放量也有限,與福島的總排放量及其計劃排放三十年完全是兩碼事,若將正常運作中大亞灣核電站所產生有限的含氚廢水排放與福島排放核污水相提並論,是譁眾取寵、混淆視聽。

 梁美儀介紹,其實在現有科技水平上,並非完全沒有辦法處理氚。加拿大的科學家曾研發出一種處理方法,即用電解的方式再加上催化劑交換作用,可將重氫(即氚),轉化成正常的氫排走。惟現時費用昂貴,日方沒有選擇此種處理方式。

 「但現在科技每五年翻一翻,未來絕對有可能找到一些便宜的方案來達到更好的處理效果,日本不可能在未來三十年都沒有科技進步,但它就是不承諾未來採取對環境、生態更好的做法,這是沒有責任感。」梁美儀說,「用經濟誘因來做決定,但枉顧生態系統的重要性,以及周邊國家的生態安全,這是不道德的做法。」

 梁美儀又強調,以上影響均是建立在福島核廢水處理後只剩下氚的假設下。其實大多數專家沒有太過擔心氚,更加擔心的是經處理過的廢水中,還會存留其他輻射性更高的有毒污染物。 

 這些對人類的生命健康又會有甚麼風險呢?梁美儀表示,如果人類誤食帶有放射性元素的食物,例如魚類,要視乎食用的劑量,如果只是輕微劑量,可能會影響到細胞健康,或令基因受損,嚴重會導致基因在生產蛋白質時產生病變,甚至會影響到細胞衰老死亡;如果吃得多的話,可引致癌症,甚至不育等,過去一些核事故都有同樣現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