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檔案室)《花都之弦》澳門樂團音樂會 林龍平

        由文化局澳門樂團主辦,澳門大學提供場地支持的《花都之弦》專場音樂會,於二零二一年六月十二日(週六)晚八時,假澳門大學——大學會堂(N2)隆重舉行。

       二零一七年,年僅十三歲的徐暄涵便與中國著名指揮家鄭小瑛首度亮相於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從此之後,這個少年的名字便在國內大提琴界廣為人知。去年, 十六歲的她獲得了西班牙帕布羅·卡薩爾斯國際青年大提琴比賽的第一名,被中國古典樂壇讚譽為天才少女。此次的音樂會她在澳門樂團音樂總監呂嘉的帶領下,與澳門樂團共同為澳門聽眾及澳門大學師生員工帶來法國作曲家聖桑《第一大提琴協奏曲》,同場,樂團亦演奏莫札特《費加羅的婚姻》序曲及《第三十九交響曲》。

        從去年年初到如今,音樂演出受到疫情防控的原因,而改變演出內容或者演出日期的計劃時常發生。有時候突如其來的改變,往往會給人一些出乎預料的收穫,但是如果一切能夠和往常一樣,按照計劃舉行,那是最好不過了,所以,筆者祝願疫情能夠早日得到控制,一切美好的藝術演出也能夠提早和我們相遇。澳門樂團原計劃於六月十二日晚假澳門大學大學會堂上演《花都鋼琴》專場音樂會。該場音樂會澳門樂團邀請了韓國著名新生代古典鋼琴演奏家Yeol Eum Son(孫烈音)來澳獻演。孫烈音曾於二零零四年在Lorin Maazel的指揮下,在紐約愛樂樂團(New York Philharmonic Orchestra)擔任鋼琴住團獨奏家,當時她首次引起國際古典音樂界的關注。她曾主要獲得的比賽獎項包括二零一一年俄羅斯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的銀牌,在該比賽中,她還獲得了最佳室內樂協奏曲表演和最佳委託作品表演獎。此外,她於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當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音樂會原計劃上演的曲目為貝多芬:《雅典的廢墟》序曲,作品113;聖桑:《G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作品22;莫札特:《費加羅的婚姻》序曲;莫札特:《D大調第三十一交響曲─巴黎》K.297.,後來澳門樂團臨時發布公告表示:「音樂會因受疫情影響,海外藝術家未能來澳,將作取消。」之後音樂會修改為《花都之弦》,除保留了原訂音樂會當中莫札特《費加羅的婚姻》序曲之外,其他曲目都做了大幅度的改動,但值得欣慰的是演出日期並未做任何改動,仍是六月十二日晚上,音樂會場地相同。

        縱觀莫札特一生當中的歌劇創作成果,我們會發現他最後創作的五部歌劇被音樂界廣泛認為是最出色的,而其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費加羅的婚姻》。劇中歌詞是由意大利作家達·龐蒂創作。這齣作品也是達·龐蒂與莫札特合作的三部歌劇中的第一部(另外兩部他們兩人合作的作品為《女人皆如此》和《唐喬望尼》)。達·龐蒂於一七八三年向莫札特傳遞想合作創作一部歌劇的想法,這個非常好的創意並沒有受到莫札特的即時應允,一直到兩年之後莫札特才選定了法國劇作家博馬舍的喜劇《費加羅的婚姻》答覆達·龐蒂合作創作的意向。因為當時社會政治環境處於統治階級打壓抵抗強權、自由創作的時期。所以該部歌劇的籌備只能秘密進行。全套作品在很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引用達·龐蒂的話:「我填詞有多快,他(指代莫札特)為那些詞去配樂就有多快。」不過,約瑟夫二世對此劇的最初反應卻令人沮喪,他曾說:「儘管莫札特的神器令人驚嘆,但他的幾套歌劇卻沒有特別之處。」而這部《費加羅的婚姻》卻被當局禁止了。不過,約瑟夫二世卻要求莫札特將樂譜以及劇本內容獻上,過目完劇本之後約瑟夫二世就被這部歌劇深深吸引,結果允許它在一七八六年五月一日於德國維也納上演。歌劇當中的序曲是莫札特在演出即將開始之前的兩天內臨時創作的,當中沒有使用到歌劇中出現的音樂主題。

        此外,當晚年僅十七歲的大提琴新星徐暄涵在音樂會當中的演奏則達到了一種出神入化的境界。她與澳門樂團共同配合演奏了聖桑:《A小調第一大提琴協奏曲》,無論是第一部分當中的晶瑩剔透,亦或者是第二部分當中的若隱若現,以及第三部分當中的充實和優美,在徐暄涵演奏的琴音之下,顯得格外絢麗多彩,華貴精緻。◇

<上月下月>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