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百年天龍山石窟佛首回歸故土

 【中新社太原七月二十四日電】(記者應妮 胡健)天龍山石窟佛首回歸儀式二十四日在山西太原舉行,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終歸故土,同時也是近百年來第一件從日本回歸天龍山石窟的珍貴流失文物。

 記者在天龍山石窟博物館看到,佛首作為「復興路上國寶歸來」特展的核心展品亮相。該展綜合運用珍貴文物、歷史圖片、數字復原、3D打印石窟等多種形式,全方位講述天龍山石窟文物流失與回歸歷程。這件佛首肉髻低平,臉龐圓潤,雙目微閉,嘴唇微抿,笑意含蓄,雕刻技術嫻熟、表現手法細膩、時代特徵鮮明,體現了民族審美和隋代工匠的高超技藝,是極其珍貴的石刻藝術精品。

 對於為何不將佛首與佛身合一,天龍山石窟博物館館長于灝向記者解釋,回歸佛首原本所在的第八窟北壁緊靠崖體,崖體裂隙比較嚴重,佛首如果放置原位將很難避免有一定程度風化,因此佛首將在博物館內保存並永久展出。展廳內特別設計的燈光和超低反射率的展櫃等,將佛首極具魅力的輪廓線條完美呈現。

 旅日華僑、佛首捐贈人張榮說,「捐贈佛首在我的人生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至少我做了一件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讓與身體分離已百年之久的佛首回到了祖國。」他在現場表示將政府獎勵的三十萬元人民幣捐出,用於支持文物追索返還工作,以求未來能有更多國寶回到祖國的懷抱。

 回歸儀式上,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強調,流失文物是中國文化遺產重要組成部份,中國政府保留追索歷史上被盜和非法出口文物的權利,包括石窟寺流失文物。中國政府堅定支持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國,願和國際社會一道,就妥善解決歷史流失文物返還問題探索建立制度化安排,攜手共建更加公平正義的文物追索返還國際秩序。

 他指出,文脈與國運相牽,千年天龍山,百年流失史,盛世歸來路,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珍視中華文化基因的愛國赤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生動註腳

 【新華社太原七月二十四日電】(新華社記者呂夢琦、施雨岑、王學濤、徐偉)位於太原西山上的天龍山石窟始鑿于北朝東魏時期,歷經北齊、隋、唐等不同時期開鑿,現存洞窟二十五個,造像五百餘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天龍山石窟遭大規模盜鑿,超過二百四十尊造像被盜,一百五十餘尊成為國外博物館和私人的珍藏。

 第八窟是天龍山唯一的隋代石窟,距今有一千四百餘年歷史,其精美的雕刻為唐代婀娜豐腴的造像風格開了先河。

 二0二0年九月,國家文物局監測發現,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擬拍賣此佛首,及時與拍賣行溝通進行了撤拍。後經國家文物局溝通,拍賣行董事長張榮與日籍文物持有人談判完成洽購,並將佛首無償捐贈給中國政府。二0二0年十二月十二日,佛首安全運抵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