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夫婦眼中的中國鄉村之變:藝術照亮「共富路」 錢晨菲 梁孝昶

 「民生福祉由民創造,這才是葛家村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義。」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教授、波蘭人瑪格達說,中國鄉村的變化讓她欣喜,希望通過自己的記錄,向全球介紹更多如同葛家村一樣的中國村莊。

 葛家村,是一座位處浙江寧波的偏遠山鄉,因沒有產業、空心化導致發展相對滯後。自2019年4月「藝術振興鄉村」行動發起後,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叢志強走進葛家村,攜手村民改造鄉村。一個個新奇而具匠心的藝術品、藝術空間使這座新生的「網紅」村莊逐漸脫離無人問津的困境。

 葛家村的蝶變亦吸引了瑪格達與同為波蘭人的丈夫雷加的關注。瑪格達說,懷揣著對中國鄉野發展的好奇,他們於七年前來到中國。而這一次,對葛家村的好奇讓他們頻繁往返,甚至將工作室在此安下。

 瑪格達回憶,第一次參觀完葛家村後,她與丈夫充滿驚訝,「葛家村是中國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鄉村,但『以藝術振興鄉村』的提議帶給了我們更多驚喜。村莊很乾淨,特別是村中的主幹道被裝點上了各種花盆、瓶子,這些物件在其他許多村子會被認為是垃圾,但在葛家村,村民用它們製作成了藝術品。」

 通過調研,瑪格達發現,藝術原先對村民來說遙遠且抽象。但在叢志強的耳濡目染下,村民從「旁觀者」逐漸成為「創造者」。

 「在葛家村,人人爭當藝術家,我很喜歡與他們交朋友。村民們靈活運用村裡的物資,他們的設計獨具韵味。當我們和村民交流,能看到他們有多高興,三句話離不開鄉村振興,這證明藝術改變了生活。他們為村裡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到自豪,他們也有理由自豪。」瑪格達表示。

 如其所說,如今的葛家村,處處是新機:爛石堆潑彩成了印象畫,宅子轉身成咖啡吧,村民也成了藝術家……藝術的火花激發了村民們創作的熱情,構建起遍佈村莊的文藝景觀。目前葛家村已打造出40多個藝術共享空間、300多個文創產品,各地遊客紛至沓來,村民們也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如2020年,儘管受到疫情影響,全村旅遊人數仍超8萬人次,旅遊收入超500萬元人民幣,20家民宿農家樂同比收入增長40%。

 「我們一到節假日就會來村裡走走看看,與村民交談,希望通過文字和照片向全球展示浙江鄉村的多元之美。」瑪格達說。

 葛家村黨支部書記葛萬永說,「瑪格達夫婦已不是葛家村的客人,更像是一家人,村民見到他們都會熱情招待。他們還為葛家村帶來了不少新想法,如參與設計了具有歐洲風情的小木屋、融合五大洲元素的『五洲路』,並建議葛家村採用互聯網模式,讓遊客在網上認領村中的一花一木,共同見證村莊發展。」

 葛家村在各方的助力下也愈發國際化。今年4月,國際(寧海)鄉建藝術節在這座千年古村拉開帷幕,來自波蘭、烏克蘭等5個國家的外籍人士參加。活動現場,葛家村向瑪格達夫婦遞交了「瑪格達小屋」的鑰匙,由他們來管理基地,讓外籍人士在此「曬」出自己國家的文化符號。

 竹林環繞、青山映襯,「瑪格達小屋」雖以瑪格達命名,但在她看來,其更是外籍人士在葛家村共同的藝術家園。「我們會邀請更多的外籍人士來這裡交流,共同參與建設國際鄉建藝術村,與村民們共築『地球村』。」◇(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