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最前線)中國醫療隊為盧旺達患者帶來希望 吉莉

 二十六歲的盧旺達患者馬蒂‧圖里努穆雷米安靜地坐在病床上等待手術。他表示,自己生病一年半了,與他患有相同病症的一個同事建議他來馬薩卡醫院找中國醫生。「我同事做完手術後第三天就出院了,我對中國醫生有信心。」

 「這裡有太多人需要幫助了。」中國(內蒙古)第二十一批援盧旺達醫療隊隊長吳耀說。二零二零年十二月,醫療隊抵達盧旺達。十五名隊員中有十二名醫護人員,涵蓋了普外科、中醫科、內科、麻醉科、婦產科、口腔科等科室。十名隊員在首都基加利市郊的馬薩卡醫院工作,五名隊員則在位於東方省的基本戈醫院工作。

 馬薩卡醫院座落於首都基加利市郊的馬薩卡鎮。上午十時,醫院大廳已經坐滿了前來問診的患者,當天外科、婦產科的中國醫生都有數台手術安排。

 「馬薩卡醫院當地醫生以全科醫生為主,沒有外科、骨科等專科醫生,當地人每天早早便排起了長隊就是專門來找中國醫療隊的專家看病。」吳耀感嘆,盧旺達全國只有一個胸外科醫生,骨科醫生也不超過三十名,讓很多病人因為得不到及時救治,落下終身殘疾。

 擔任醫療隊翻譯的馮凱表示,因為當地醫療水平有限,骨折病人往往要等三至六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得到診治。因為中國醫生的到來,一些骨折或疝氣患者可以直接從社區衛生中心轉診到馬薩卡醫院,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口腔科方面,中國醫生掌握根管治療技術,為許多患者帶來了更有效的治療。

 馬薩卡醫院院長戴馬史塞尼‧哈紐維姆弗拉被中國醫生的敬業精神打動:「每當有病人需要他們時,即使在晚上和週末他們都會趕來。」他說,中國醫生不僅全力救治病患,還給當地醫學領域帶來積極變化,「他們培訓我們的醫生,尤其是實習醫生和初級醫生,將寶貴經驗傳授給我們。」

 外科護士瑪麗‧艾梅‧烏維拉吉耶作為中國醫療隊的當地同事,工作之外還扮演當地人與中國醫生翻譯溝通的橋梁角色。她真誠地說:「我感謝中國醫生。只要有病人,他們就會幫助病人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她特別強調,自從中國醫生來了以後,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得到了很大改善。

 八個月來,醫療隊診治各類患者超過四千三百人次,完成手術三百六十例,成功搶救了二十五名危重患者。與此同時,他們還為中資企業員工和在盧同胞提供日常診療、在線諮詢以及健康教育。

 今年七月,盧旺達遭遇第四波新冠疫情,而這也是自去年三月疫情暴發以來最嚴重的一波。中資機構人員以及當地華僑華人確診病例持續上升,一家中企相繼有六名員工被感染。曾經援鄂抗擊疫情的白嶺曉醫生具有豐富的新冠治療經驗,她根據患者的每日情況及時調整用藥,並給予生活上的健康指導。經過一個多月的專業治療,這些員工已全部康復。

 中企員工紛紛表示:「中國醫療隊是我們的堅強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