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麼了?  冰凍人

 本澳近年融合生人數持續增長,不論學校師資、治療師等人員遠不及學生人數的增加,使得在整個服務比例上無法滿足服務需求。

 根據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下稱︰教青局)資料顯示,自2011/2012學年至2021/2022學年(以二0二二年十月二十六日為止)的十年間,經教青局及兒童綜合評估中心已完成教育安置評估並正接受融合教育的融合生人數由四百八十四人上升至二千二百四十四人,此數量上升速度十分之驚人,當中並未包括特殊教育的人數。另外,還有一些隱藏個案存在,包括已完成評估卻沒有接受服務的、還有一些因轉校或升學後沒有繼續使用融合生身份的。

 隨著近年社會的發展,資訊透明度增高,大眾對於幼兒發展遲緩問題、異常情況有了高敏感度、高認知,從嬰幼兒入讀托兒所起,便開始有育兒人員向家長反映幼兒的發展情況,並會建議家長為子女申請評估。較多被建議評估的原因是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大約在二0一七年時,澳門特區政府因本地治療師不足的原故,並批示澳門理工學院(現為澳門理工大學)開辦了言語語言治療理學士學位課程,培養本地專才。而教青局自二0一0年起亦持續舉辦語言訓練課程,參與對象為老師及輔導員,並預計參加者完成課程後能夠舒緩本地治療師不足的情況。然而,在課程舉辦初期確實能夠少量緩解治療師不足的問題,但一段時間後,修讀並完成課程的人並未能持續提供服務,甚至一些民間機構更因未能聘請到相關人員而退出了提供語言治療/訓練的服務。

 不論是由高等教育開辦專業治療課程,或是由教青局開辦的訓練員課程,時至今天,同樣地無法滿足現時服務需求,甚至很多治療師亦從公職轉為私人執業,使得公營醫療服務仍然難以提供穩定的服務。

 對於現時學生被發現有特殊學習需要的現況,家長或教育者也應當反思的。針對幼兒被發現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值得思考的是語言本身是一門透過學習而得的能力,假若在成長過程裡,父母或照顧者並沒有適當地教授子女學習語言一事,相對一些家庭環境語言刺激較為豐富的,便會造成能力落差。另外,即使學生們能夠接受語言治療服務,仍然有一部分家長們只依靠一星期一次的治療服務,其他時間卻沒有持續深化當次的治療內容,使得學生的進步速度緩慢。

 當語言發展出現遲緩表現時,便會影響學習、社交等問題,現時本澳沒有數據顯示哪一類別的融合生佔多。按本人多年的前線經驗,除了一些具明顯特徵的,如︰自閉症、過度活躍症、發展遲緩等,現時本澳很多教育者會依據學生的測考分數來界定學生是否有評估需要,大概這是對教育者來說是一個很具體的分界線,但標準是如何界定不合格多少次才需要進行評估,由誰決定?

 本人在工作期間便遇上過,一名學生在老師面前是會不認得字,書寫表現亦欠理想,但在老師以外的人前,他卻能認讀很多字,而這名學生在接受教育安置評估時被懷疑有讀寫困難。該名學生在老師跟前是學習表現落後的,在懂他熟他的人面前卻不是老師眼中的樣子。然而,澳門教青局的評估持續受家長所詬病,指所使用之測評工具過舊、評估之專業性等。任何的測評工具都會具有偏差性,但如何排除一些影響評估結果的因素,也是具有爭議性的。

 除了考量服務需求與服務提供的不平衡外,當局亦要適時檢視評估制度及標準;家長方面也應該要肩負作為父母的責任,不論是子女個人成長發展或教導工作,以免因親職原故造成子女成為能力落後一員;教育者需要多包容及因材施教,不應該單以分數作為評量學生是否患有特殊學習需要,更應該以多元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以不同模式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