滘西洲史前石刻

 繼上次走訪黑角頭史前石刻之後,我本來對於尋訪石刻,是打算暫時偃旗息鼓的了,因為此類石刻,多數刻於臨海的懸崖峭壁,前往有著一定的難度,而且也要遷就潮汐漲退的時間及觀測天氣的變化,今次之所以又去香港滘西洲看石刻,完全是因為在網上得悉此石刻有獸形紋樣,而且因為它的地理位置,使得它除了長期受到風化之外,更受到水流沖刷,石上的圖形已漸趨模糊,為著一睹為快,免得錯失機會,我終於在無法遏止內心的嚮往之下,決定走上這一趟,難得友人又肯作伴,於是,在一個晴朗的日子,我又再次揹起行囊,與友人結伴前往了。

    我們先乘船抵達鹽田梓,經過市集及鹽田梓若干景點,便去到通往滘西洲的玉帶橋,走過玉帶橋,便是滘西洲。滘西洲是新界西貢區的一個島嶼,是香港境內第六大島,昔日它就曾名為巨洲。三十年前(一九九二年),當滘西洲興建高爾夫球場的時候,就曾經發掘出新石器時代及東漢的文物,但原來早在一九七六年,史前石刻就已經在滘西洲的西北岸被發現了,後來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之一。

   走進滘西洲,我們沿指示牌的方向在山徑行走,當走到一個指示距離玉帶橋有零點六KM的指示牌,按行山指南的提示,在此指示牌的後方便是前往滘西洲史前石刻的方向,從那裡可以看到賽馬會滘西洲高爾夫球場碼頭。我們向著碼頭的方向走,由於石刻所處的位置是無法由陸路到達的,所以期間需要綑岸行走大概十分鐘,由於正值潮退,所以行走比較方便,岩岸風化情況十分嚴重,難怪說石刻的保存瀕臨威脅了。

   到達滘西洲石刻,那是一塊垂直的石壁,圖紋就刻在石壁之上,石壁距離最高水位只有兩米,這與香港的其他石刻相比,屬於一個頗低的位置,這也是它與其他石刻的不同之處。由於石壁身處岸邊,使得刻在它上面的圖紋飽經風雨侵蝕,特別是石刻的下半部,更因長期受到水流沖刷及浪濤沖擊,破壞的情況尤為嚴重,但仔細觀察,仍依稀可見獸形紋樣。

   根據網上的資料及圖片,得知當局曾一度將滘西洲石刻以不鏽鋼罩籠圍封,以茲保護。今次到了現場,罩籠已經被移去,在石壁的前方卻建造了不鏽鋼圍欄,以保持參觀者與石刻的距離,這反而可讓觀眾一窺全豹。在石刻的前方,有牌匾對石刻作出了簡單的介紹。據說此石刻是香港沿海零散分佈於多處的石刻之一,古代石刻紋飾通常以幾何圖案或動物怪獸形狀刻鑿,雖然刻鑿的年代不詳,但石刻的紋飾與青銅時代的陶器及銅器之紋飾相類似,故估計此石刻為三千多年前先民所刻鑿,此區早前的先民多靠海為生,而此等石刻多臨海肅立,或有鎮海護航之意。

    流連良久及拍照之後,我們開始綑岸折返,由於仍處於潮退時期,我們有時間為這支離破碎、千奇百怪的岩岸風貌拍照,好留下回憶,期間又收獲了不少珊瑚石,它們曾經是千千萬萬珊瑚蟲聚居的家,偶然地被浪潮捲到岸上來,機緣巧合,給友人發現了,他自然是欣然地把它們帶回家去妥善收藏了。綑岸完畢返回行山徑,循原路折返玉帶橋,再到鹽田梓碼頭,結束此次行程。◇

 圖/文:平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