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中國推動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創舉 林建楊 張京品

 西藏林芝市巴宜區的桑珠一家人上山採摘松茸後,將松茸直接送到附近的收購點,第二天便空運至數千公里外的廣東。在廣東省援藏工作隊的幫助下,林芝最大的松茸加工企業達娃曲珍把產品打入了澳門市場。

 「以前只通過微信平臺賣,產量有限、物流成本高,現在我們只需把松茸送到公司收購點,收益有了保障。」桑珠說。達娃曲珍直接帶動一百八十六戶像桑珠一樣的農牧民致富,戶均增收兩萬多元。

 近三年來,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試行「消費援藏」,助力林芝農特產品不斷走進粵港澳大灣區,帶動更多農牧民增收,攜手開啟共同富裕新征程。

 廣東省和西藏自治區直線距離約兩千三百公里。一個是中國改革開放最早和最富裕的省份之一,一個曾是中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將兩個省區建立密切聯繫的是中央政府的一項重要戰略決策:對口支援西藏。

 近日,第三次對口支援西藏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部署進一步助力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副總幹事廉湘民說,對口支援西藏是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

 從一九九四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援藏方針,到二零一零年確定中央政府按照省市財政收入的千分之一核定了十七個援藏省市的援助資金量,並建立了穩定增長機制,「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的政策和機制不斷完善,為西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一九九四年至二零二零年,對口援藏省市、中央國家機關及中央企業分九批共支援西藏經濟社會建設項目六千三百三十個,總投資五百二十七億元。截至目前,有近一萬二千名援藏幹部人才來到雪域高原,有的為援藏工作獻出生命。

 中共十八大以來,投入資金之巨、參與人員之多、覆蓋領域之廣前所未有,援藏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帶動群眾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西藏地區生產總值由二零一二年的七百一十億元增長到二零二一年的兩千零八十億元,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十九年實現兩位數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二零一二年的五千六百九十八元提高到一萬六千九百三十五元。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二零二一年的七十二點一九歲。二零一九年底,西藏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二零二一年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一位西方經濟學家近來一直在嘗試解析中國的援藏事業:是什麼樣的制度設計,能夠讓相對比較發達的地區無償為西藏傾注那麼多寶貴的發展資源?又是什麼樣的力量,能夠讓那麼多中國共產黨的幹部和專家,甘願在條件艱苦的高原工作而毫無怨言?

 廉湘民說,這源於共同富裕這一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彰顯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體現了「達則兼濟天下」的傳統理念,在其他國家,包括西方發達國家是難以實現的。

 近年來,醫療、教育等「組團式」援藏創新開展,進一步補齊民生短板,使基層群眾直接受益。十三歲的頓珠是西藏昌都市芒康縣人。儘管已經過去三個月,他依然對援藏醫生蔣迎九唸唸不忘。二零二二年五月,他從高處墜落,頭部受到嚴重傷害,被緊急轉運來到昌都市人民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心外科副主任、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重慶醫療隊隊長蔣迎九,迅速組織重慶醫療隊專家和當地醫務人員加入了搶救。歷時三個小時,頓珠轉危為安。

 七年來,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精準培養了西藏本地不同層次醫療骨幹兩千四百餘名,新建臨床、醫技等科室二百四十三個,大幅提升了本地醫療服務能力。

 長期研究援藏機制的雲南大學教授楊明洪說,從落後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這是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的碩果,也凝聚著一批批援藏幹部人才的汗水和心血。這些幹部人才奔赴高原工作,在幫助推動高原發展工作的同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留下許多「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感人故事。

 楊明洪說,西藏巨變再次印證中共踐行承諾:無論是全面小康、脫貧還是現代化,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