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林氏宗祠私塾  圖文/平川

 今次與友人走訪的荒廢村校,是位於香港新界元朗的山貝村的仁興學校。學校開辦於1913年,當時它只是山貝村林氏宗祠內的一間私塾,由於它地處偏僻又空間狹小,加上設備簡陋,無論如何,學生都不可能在那裡完成小學階段的。村內樂育之人士有見及此,於是大力推動籌募建校經費,後得各方善長捐助,最後得以在仁興嶺上擴建新校舍,並於1953年落成,在1955年還舉行了學校的首屆結業禮,當時第一屆的校長是陳錦堂,他後來在1959年退休,如今在學校的遺址裡仍可找到門楣上嵌有「錦堂堂」石匾的課室來紀念他的。學校在1967年曾經擴建,直到1988年,因學生人數漸減,學校才正式停辦,並從此荒廢。

 那天我們去到學校的正門,鐵閘上已經再看不見學校的名字了,只是鐵閘給敞開了一個缺口,於是我們便從那裡走了進去。由於學校已經荒廢了三十多年,校舍基本上已經被樹木所包圍,並隱蔽在茂密的樹林裡,或許這也與當年校方大力推動植樹有關。據悉在五六十年代,校方曾積極響應政府的植樹計劃,並由當時的農林處贈送樹苗,由學校的校董、校監、校長暨全體師生,每人各植一株,藉此加強學生保護林木的意識,今天山貝嶺上滿佈的樹木,相信有一部份都是仁興學校的師生所栽種的。

 我們沿著學校正門的梯級步入學校,抬頭可以看到校舍上方寫著「山貝仁興學校」幾個大字。校舍的範圍廣闊,它與一般的單層凹字型平房式村校設計不同,它是凸字型的兩層式設計。在主樓正中央的課室,門楣上嵌有石匾,上面刻著「東頭約大王廟堂」,課室內有樓梯,可以通往上層的兩個課室。在「東頭約大王廟堂」的正面牆上,鑲有第一屆校董及多列當年捐款建校的善長的瓷相,以茲紀念,只是因為年代久遠,又或是給人破壞,瓷相已經所餘無幾了。在瓷相的下方,有石碑刻著當年建校的歷史及善長芳名,細讀之下,讓人感嘆昔日鄉紳籌建學校的毅力和他們所作出的貢獻。

 課室內滿地垃圾和放著一些爛家具,之後我們從樓梯步上二樓,梯間擺放著一個破爛的木櫃,樓上課室的地面上也堆放著垃圾及爛傢俬。在課室的盡頭有一道門可以進入另一個房間,那個房間內裡的門楣上嵌著「奇才祖堂」石匾,但內裡卻是一片破落,而且所有窗戶都已經沒有了窗花,即便如此,卻讓每個窗戶都可以欣賞到綠樹林蔭,想當年校舍的課室一定是十分通爽開揚,而且空氣清新的。之後我們回到下層,並沿著學校主樓長長的走廊遊走,到各個課室去逐一參觀。在荒廢的課室內,它們的壁報板已經損毀,地上滿是雜物,天花鋼筋亦已外露,一片破落凋零的景象。主樓每個課室的門楣上都嵌上石匾,如福祥祖堂、善祥祖堂、燦穩堂、作良堂等等,相信刻上這些名字,是用以紀念當年的捐款者的。

 仁興學校主樓的後方有斜坡,沿樓梯而上,是另一幢建築物,估計那是1967年擴建的校舍,從網上曾經讀到過一些仁興學生舊生的憶述,據說當年沿山路往上走,可以抵達仁興山嶺之上,近可俯瞰洪田耕地,遠可遠眺橫州「娛苑」、山貝河魚塘、南生圍、元朗舊墟及拗頭蠔殼山等一帶景色的。如今山嶺已被草木所掩蓋,靠山邊的校舍,又給樹木重重包圍著,有些課室甚至因為樹木入侵及日久失修,整個屋頂都已經完全倒塌了,只剩下了四面牆身。

 仁興學校因為久經荒廢,也一如新界其他荒廢的村校一樣,變成了探靈的熱點,而且它還位列神秘廢校榜的第三名。早前就曾有網民在網上分享了一段關於山貝仁興學校的探險經歷。話說有十名人士相約到該校探險,其中有人看到小學的二樓有一個女人望著他們,眾人得悉後立刻落荒而逃,可逃跑期間,其中有三人都感到後方有猛力推向他們,使他們三人同時跌倒在地上,並引致手腳擦傷流血。基於這段靈異傳聞,友人於出發前,特別在手機上安裝了一個探靈的應用程式,用作現場探測之用,也好使在行走期間有所防範。

 那個應用程式是專為探測疑似人形物體的,當相機面向人體的時候,它就會把人體的肢節點連接起來,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火柴人」一樣,當人體活動,那火柴人也會隨之而活動起來。反過來說,如果當相機照向一個不存在人形物體的空間時,而應用程式卻出現疑似人體的肢節點,那就表示那裡存在著一些不同的氣場,那時如果手機畫面上的火柴人是不動的話,可以認為那裡有一些物件的肢點組合與人形相類似,所以便會出現如此效果;但若果火柴人是有動作的,那就不能不懷疑那裡確實是存在著一些肉眼看不到的人形物體在活動了。

 那天在仁興學校,當我們進入主樓的「東頭約大王廟堂」,用相機照向正面牆上的相片時,其中有個別瓷相都出現有火柴人在走動;當我們準備上樓上的時候,有一個火柴人卻搶先走到樓上去。又在參觀一間荒廢的課室時,相機上顯示有六個火柴人,爭相從窗戶逃到窗外,其中一個在逃去後,還在窗外徘徊,窺視著我們在室內的一舉一動。再又去到另一間較為陰暗的課室,相機顯示在天花的支架上坐著一個火柴人,它無懼我們的闖進,既沒有即時離去,反而繼續在支架上做它的「柔軟體操」,而且動作相當利索有趣。

 筆者無意怪力亂神,亦無導人迷信之意,只是將旅程中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如實道出,僅作趣談與讀者分享而已。現今科技雖然突飛猛進,但世間之事,還是有許多是無從以科學角度去解釋的,世事無奇不有,信不信由你,亦只能見仁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