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望遠鏡發現四個最遙遠星系

 一項新研究指出,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現迄今觀測到四個最遙遠的星系,其中一個是在宇宙大爆炸後僅三億二千萬年就形成,當時宇宙還處於嬰兒期。

 自從韋伯望遠鏡於去年啟用,望遠鏡已帶來大量科學發現,由於更深入觀察宇宙遙遠區域,身處最遙遠星系的光到達地球時,波長已被宇宙膨脹拉伸,並轉移到光譜的紅外光區域。而韋伯望遠鏡的NIRCam儀器有前所未有的探測紅外光能力,能快速發現從未見過的星系,其中一些發現可能重塑天文學家對早期宇宙的理解。

 《自然天文學》期刊發表的兩項研究,天文學家明確探測到有史以來最遙遠的四個星系。這些星系可追溯至一百三十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後的三億到五億年,當時宇宙年齡僅是目前的百分之二,代表這些星系來自所謂「再電離時期」(the epoch of reionization),根據相關信息顯示這是第一批恆星的出現期,緊接宇宙大爆炸後的宇宙黑暗時期。

 巴黎天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也是兩項研究的共同作者Stephane Charlot指出,最遙遠的星系(jade-gs-z13-0)在宇宙大爆炸後三億二千萬年形成,是目前天文學家觀測到最遠距離。還證實jade-gs-z10-0可追溯到宇宙大爆炸後四億五千萬年,此星系之前曾被哈伯太空望遠鏡發現。四個星系質量都非常小,大約一億個太陽質量。相較之下,銀河系質量大約是太陽一點五兆倍。他補充稱,這些星系金屬含量非常低,和宇宙學標準模型一致,模型認為距離宇宙大爆炸越近,金屬形成時間就越短。◇(天文小姐姐)

<上月下月>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