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青年「尋夢」上海  許婧

 「『尋夢』就是尋找夢想,成為一名漢語翻譯是我一直以來的目標,所以取了這個中文名字。」一個月前,吉爾吉斯斯坦留學生尋夢(Sultan Ramilya)帶著兒時的夢想來到上海,目前是上海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二年級學生。

 喜愛中國哲學和成語的尋夢說,來上海前她通過線上學習,「還是在中國學習比較好。上海是有魅力的城市,每天給來的人各種各樣的機會。」

 尋夢的中國之旅與父親頗有淵源。在她對未來是否要從事翻譯工作充滿不確定時,父親恰好去北京出差。父親與尋夢打電話時,興致勃勃地分享了對北京、對中國的印象,這讓她開始嚮往去中國。

 此後,尋夢開始研究中國歷史文化,慢慢學習中文。「小時候經常遇到中國人,他們說的話對我來說難以理解,看漢字像看天書一樣難。中文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之一,但對我來說,是最美麗語言之一。」

 進入21世紀,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亞國家學生來華留學規模日益擴大。憑著對中國文化和漢語的熱愛,如尋夢一樣來到上海求學的中亞五國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期待能學到中國的先進經驗,並成為傳播友誼、增進交流的使者。

 出生於2001年的李欣冉(SITORABONU)來自塔吉克斯坦。在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學孔子學院學習中文的過程中,她對中文產生了濃厚興趣,萌生了來中國學習的想法。

 2022年11月,她來到上海外國語大學進修中文,「學校的課程和活動豐富多彩,我可以和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一起學習中文。」

 在滬求學期間,李欣冉感覺「獲益良多」。她說,能來上海讀書,意味著能親身感受中國的文化和真實的中國社會,這樣的人文交流很有必要,有助於年輕人拓寬視野。

 李欣冉和尋夢都對上海的建築印象深刻,認為上海的建築同時兼具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化的因素。她們期待能留在上海繼續深造,並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為自己的祖國與中國交流作出貢獻。

 哈薩克斯坦留學生薩亞特(Sayat Kalimodanov)已經在中國生活十年,目前正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攻讀國際關係專業的博士學位。在他看來,哈薩克斯坦應該更多地向鄰國中國學習,他也希望能將中國的投資和項目帶到哈薩克斯坦。

 薩亞特回憶,2011年第一次到訪中國,當時幾乎不會說中文。但中國民眾的熱情好客、真誠善良以及中國高等院校的優良設施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能說一口流利中文的薩亞特在上海有了自己的「朋友圈」,生活得如魚得水。

 「數十年來,中國與中亞的關係之所以能夠保持良好發展,關鍵在於相互尊重,合作共贏」。薩亞特認為,人文交流是必要的,應該有更多中亞人能來到中國,看一看真實的中國。薩亞特期待未來成為外交官,作哈中之間溝通的橋樑。◇(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