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起源》觀後感 復旦大學 鄭傑元

 火,這個在希臘神話中由普羅米修斯從神界盜取到人間的聖物,在人類的歷史發展中一直起著關鍵而全面的作用。我最近欣賞了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推出的《人類起源》系列紀錄片,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集就是《文明的星火》。馬歇爾·麥克盧漢曾言:「人類打造了工具,工具構建了人類。」正是通過學會利用火,人類實現了從滿足基本的溫飽需求到開創發達文明的跨越。反之,火也構造了人類,助推我們從原始叢林中的猿人演化為文明都市裡的現代人。

 在一萬二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還沒有文明的概念,他們在森林中作為獵物被猛獸環伺,生活危機四伏。直到掌握了火,他們開始成為在動物中脫穎而出的獵人,也學會了烹飪食物。從這時開始,火不再只是一種生存工具,而是融為精神文明的一部分。火似乎是神奇的,人類被它所帶來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覺地團結起來了。試想一下,祖先們圍坐在篝火邊,大家一邊享受著火焰的溫暖,一邊回味著烤肉的香氣。時過境遷,現代的人們仍把飯桌作為聯誼的場所,用煙火氣來點綴生活,這何嘗不是跨越時空的傳承。在熟食的幫助下,人類的大腦被逐步開發,我們有了更多的創作時間和更加健康精巧的身軀,成為現代意義上的「人」。

 火似乎是神聖的,人類歷史上的很多宗教儀式都與火元素有關,它如同閃耀的星辰般有一種別樣的神秘吸引力,既讓人崇拜又讓人畏懼。從中非的篝火到東亞的香爐,人類信仰的紐帶靠火奇妙地連接了起來。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我們擁有精神和思想,汲取了信仰的能量。

 火又似乎有強大的變革力量,人類通過它,成為了人間的「造物主」。我們冶煉出金屬,打造出鋒利的刀具和結實的鎧甲;我們配製出火藥,製造出強大的火器和絢麗的煙花;我們燒制出器皿,創造出精美的瓷器和樸實的陶器。很難想像,如果我們的文明離開了火,它會變成什麼樣子。從家庭的爐灶到軍隊的核彈,它既可以弱小到能輕易被一個按鈕熄滅,又可以強大到能令一座城市被瞬間夷平。內燃機、煉鋼爐和發電器,複雜的現代文明命脈或多或少都有火的身影,就像擁有一個泵血的能量心臟。與其說人類依賴火,不如說人類的發展需要火的助力,火也依靠人來開發潛能。

 不過,火是有鋒芒的,把手貼近火,人們能感受到溫暖和光明。但是當手靠得太近,人們卻只會感受到灼燒感和疼痛感。同樣的道理,人類通過火獲得的一切,火也有能力將其奪走。十七世紀的倫敦大火,讓人們見識到了平時用火不當的慘痛後果;二十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又讓人們見識到了熱兵器的可怖威力。即使到了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依然很難用「和睦」一詞來形容人類與火的親密關係。局部戰爭、油田爆炸和火山噴發,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這些都證明人類無法徹底駕馭具有自然力量的火。相反,在很多情況下,我們更多的是束手無策,甚至目睹更嚴重的災難。這一點,想必在爪哇島火山邊生活的印尼人以及在中東炮火下生存的阿富汗人可以證明。

 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言:「世界是一團永恆的活火。」他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只有變化是最真實的,而火正好是火種與灰燼之間的橋樑。我仔細一想,人類的發展歷程不正如一團永恆的活火嗎?雖然個體生命短暫,我們的祖先如同那轉瞬即逝的火星般逐漸離去了,但是歷代積累的火種使如今我們所見到的,已是燎原的文明之焰。正是每一代人做好每一代的事,才使人類的發展得以經久不衰,避免了成為灰燼的悲劇。人與火是相似的,我們既有征服和縱情燃燒的狂野一面,又有退縮和恐懼熄滅的脆弱一面。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人類的命運與火一直緊密交織著。

 從原始到現代,從野蠻到文明,從恐懼到依賴,人類與火已經相伴了一萬多年。火給予了人類溫飽、信仰和創造,正是通過它,我們才擁有了在自然中開拓文明的「神力」。我相信,即使到了未來,火依然會在人類文明中深化它的烙印。更重要的是,在人類的心中,一直蘊藏著那火一般亙古不變的開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