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坎兒井「掏井人」  苟繼鵬 阿地蘭 李卉芳

 進入6月,新疆吐魯番艶陽高照,熱浪翻滾。記者走進吐魯番市高昌區恰特喀勒鄉拜什巴拉坎兒孜村,看到一股清流從綠蔭間涓涓淌出,這是當地沿用至今的一條坎兒井。尼亞孜·卡德爾正在查看出水情況。

 尼亞孜·卡德爾一直生活在這個村,是一名坎兒井「掏井人」。他有祖傳的坎兒井掏撈技藝,在當地從事坎兒井維修工作已經23年。

 坎兒井是乾旱地區人們巧妙開發利用地下水的水利工程,它的主體深埋地下,由豎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等部分組成,可從數十公里外引來水源供飲用和灌溉。新疆坎兒井主要集中在有著「火洲」之稱的吐魯番,被當地民眾稱為「母親河」。

 「如果坎兒井的出水量明顯減少,這說明通水的暗渠可能出問題了。一旦排查發現是地下的暗渠塌陷堵塞了水道,我們就要進行掏撈作業,把塌陷處的淤泥清理出來,將其修復正常。」談及坎兒井的保護與維修,尼亞孜·卡德爾很健談。

 尼亞孜·卡德爾還向記者仔細描述了以前維修坎兒井的場景。在地上的一個豎井旁,搭起一個架子。一根繩、一個桶、一把鍬、一輛拖拉機就是所有的作業工具。「掏井人」通過豎井進入暗渠,然後小心地將塌方部位的泥土裝到桶裡運出。地下作業,需要常年積累的經驗傍身,才能確保安全作業。20餘年的維護工作,讓尼亞孜·卡德爾熟悉村裡的坎兒井,就像熟悉回家的路一樣。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由於氣候變暖、降水減少、農田機井增加過快等原因,導致不少坎兒井乾涸甚至消失。2009年起,中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對新疆坎兒井進行搶救性保護加固。

 清理一天坎兒井,尼亞孜·卡德爾能獲得150元的收入。但在他心裡,比收入更重要的還是保護坎兒井。「村裡的鄉親離不開它,葡萄地也需要它。把坎兒井保護好、維修好,我心裡才高興。」尼亞孜·卡德爾希望將這門技藝傳承下去,持續保護「母親河」。◇(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