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搜聞)長三角打造「飛地經濟」升級版 托拉

 近年來,長三角地區「飛地經濟」蓬勃發展,尤其「產業飛地」「科創飛地」等「新飛地」持續升級,不斷暢通人才、技術等資源要素流動,成為一體化發展新模式。

 長三角「飛地經濟」升級

 位於G60高速旁的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內,南潯(松江)人才科創中心的兩棟大廈巍然矗立。自二零二零年啟用以來,這塊「飛地」已成為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的前沿陣地。

 湖州市南潯區距上海一百二十五公里,位於長三角的腹心地帶。預計二零二零年開工的滬蘇湖高鐵未來建成後,湖州到上海最快只要半個小時,這為南潯深化與上海在科技、人才、項目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入駐南潯(松江)人才科創中心的譜禾(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測試和檢測設備的研製,產品面向汽車、航空航天等智能製造領域。疫情期間,譜禾享受了南潯(松江)人才科創中心包括減免房租在內的一系列優惠政策。「作為一家科技型創業企業,我們既需要上海的人才和科研資源,也需要南潯等地在產業化方面的支持政策。發展壯大後,我們計劃在南潯拿地建工廠。」譜禾智能創始人陳兵說。

 像南潯(松江)人才科創中心這樣的飛地,在上海還有不少。據不完全統計,從二零一三年到二零二零年,長三角區域內其他城市在上海設立「科創飛地」二十四家。其中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的二零一九年,設立飛地數量達十六家,包括浙江嘉善國際創新中心(上海)、安徽界首(上海)離岸科創中心等。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介紹, 「科創飛地在很多城市的產業孵化、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等方面發揮了重要抓手作用,目前已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一股潮流。」

 「新飛地」探索一體化發展新模式

 走訪過程中,筆者發現,這些「新飛地」有助於行政區之間各種資源要素的流動,也為一體化發展探索了新的路徑和模式。

 互動日益雙向化。在「新飛地」發展的過程中,既有經濟發達地區向相對欠發達地區輸出資本和管理的「產業飛地」,也有相對欠發達地區在經濟發達地區設立的「科創飛地」。

 運營日益市場化。主要有「政府主導+政府運營」「政府統籌+企業化運營」「政府引導+基金主導+企業化運營」等方式。

 合作日益深度化。二零二三年年初,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蕪湖(上海)產業創新中心項目土地成功摘牌,成為上海市松江區土地新年「第一拍」。該項目選址松江區九亭鎮,佔地面積約三十一畝,為蕪湖市「科創飛地」建設開啟了新篇章。

 蕪湖市產業創新中心副主任葛雯說:「搞『科創飛地』不是要在上海買資產當房東,而是要探索『孵化在上海,產業化在蕪湖;前台在上海,後台在蕪湖』的協同創新模式。」

 管理體制和利益分享機制仍需進一步完善

 隨著「新飛地」數量日益增多,需要進一步優化相應的協商管理機制。曾剛等受訪專家建議,可由三省一市發改委牽頭,以國務院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等政策文件為準繩,編制「新飛地」健康發展的考評標準和指導意見。

 進一步探索完善「新飛地」在財稅分成等方面的利益共享機制。部分專業人士表示,當前一些「新飛地」已經在嘗試土地出讓金的分成,下一步建議探索財稅上的分成機制。「誰來做這個事、誰來破這個局,非常重要。」

 加大對「新飛地」的政策支持力度。多位受訪人士建議,發揮上海的龍頭帶動作用,依託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等載體,進一步強化「科創飛地」的異地研發、招才引智、產業導入等功能。落戶「科創飛地」的註冊企業,建議可納入飛入地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人才引進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