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新家」後的吳濤生活更豐富了。12月1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他像「導遊」一樣介紹起「新家」的各項設施:籃球場、公共廚房、咖啡吧、書角、共享唱吧……來自安徽的他說,在這裡找到了「歸屬感」。
吳濤的「新家」就是位於上海市閔行區的「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作為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這裡為城市建設者搭建溫暖歸宿。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閔行區首個「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地處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內,毗鄰「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莘莊工業區,周邊企業一線從業人員達18萬人,租賃住房需求旺盛。
閔行區方面介紹,首個「新時代建設者管理者之家」項目共440張床位、138套房來源,平均面積35平方公尺。目前,已入住249人,包括特保及保全、綠化工人、環衛及保潔、維修維保人員、建築工人、醫護人員等。租金價格上,4人間為每床每月500元(人民幣,下同),兩人間為每床每月900元。每個套房型配置獨立櫥櫃、衛生間、廚房等,既滿足了租賃生活需要,又在私密空間上進行統籌兼顧。
從「一套房」「一間房」再到「一張床」,近年來,上海不斷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籌措力度,加快構建多層次租賃住房供應體系。
位於普陀區的「騎手新家」日前也迎來300多名外賣騎手入住。「房間內有冰箱、烘乾機、空調等生活電器,十分齊全,我可以直接拎包入住。」騎手縱波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是說。
據介紹,「騎手新家」由商業廠房改建而成,共有98套房源,設有二人間、三人間和四人間三類房型,可提供300餘張床位,每月的租賃價格在550元到950元不等。「新家」內也搭建了豐富的生活載體,如健身空間、無憂省「新」換(充)電站、公共晾曬區、公共活動區域等,「一站式」滿足騎手生活、休閑、運動、交友等各類需求。
一個個項目是上海推進安居工程、提升城市「保障力」的縮影。據了解,「十四五」期間,上海計劃建設籌措60萬套(間)保障性租賃房、供應40萬套(間)保障性租賃房,主要佈局在產業園區周邊、商務商業集聚區、軌道交通站點附近、新城等區域。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李宗克告訴中新社記者,保障性租賃房項目不僅對上海城市引進人才和促進經濟發展有幫助,也體現了城市對「新上海人」、外來務工者、本地戶籍困難群體的關心,彰顯城市溫度。同時,保障性租賃費也有利於社區治理,減少因為一般社區內業主、租客混居,特別是群租帶來的矛盾與問題。◇(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