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抗氧化物質、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優質來源
葡萄本身富含多酚類物質,在乾制的過程中有部分損失,但大部分仍能保留在葡萄乾當中。因為我們平常吃新鮮葡萄時通常會吐掉葡萄皮,而葡萄乾都是帶皮吃的,所以吃葡萄乾能夠得到果皮中的營養,包括皮裡的大量果膠和纖維素,以及多酚類抗氧化成分。
有研究發現,在常見水果乾中,葡萄乾中的多酚類含量是最高的一檔。按重量來比較,超過黑李乾和杏乾,更超過大部分新鮮水果。一般來說,多酚類物質含量越高,抗氧化作用越強。
葡萄乾中的鉀含量相當豐富,若吃一小把二十五克的葡萄乾,就能供應超過一百八十毫克的鉀,作為一種少量吃的零食,這就很優秀了。
此外,葡萄乾也是膳食纖維的好來源。在一百克葡萄乾中的膳食纖維含量約為三至五克,是精白大米的六至九倍。而在製作葡萄乾的過程中,其中的部分蔗糖和果糖會形成低聚果糖。人體雖不能在小腸消化吸收它,但可以在大腸中發酵,屬於能調整腸道菌群的益生元,算是廣義的膳食纖維。
二、屬於中GI食物,不傷血糖
葡萄乾本身是一種中低GI(血糖生成指數)食物,用葡萄乾替代部分米飯等主食,並不造成血糖的更多上升。有研究發現,和每周喝三次果汁相比,每周吃三次葡萄乾與較低的糖尿病風險是相關聯的。
有研究者讓超重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每天三次在餐前吃一包二十八克的深色葡萄乾(約含二百七十千卡熱量),替換傳統零食(如餅乾曲奇等,含三百千卡熱量)。在十二周後,兩組受試者的胰島素水準無差異,但葡萄乾組的糖化血紅蛋白水準和餐後血糖水準都顯著降低了,說明胰島素敏感性提升了。對糖尿病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空腹血糖也有降低趨勢。
另外,在一項針對健康人進行的實驗中也發現,用含二十五克碳水化合物的葡萄乾來替代一半白米飯,餐後血糖反應並沒有上升,峰值血糖濃度和血糖波動幅度都和米飯相當。
三、有利於血壓和血脂
因為葡萄乾是鉀、鎂和多種抗氧化成分的良好來源,也富含低聚糖和果膠,所以適量食用有利於心臟健康。調查發現,每周吃至少一百六十克的葡萄乾,高血壓的風險顯著下降。又有研究表明,用葡萄乾替代餅乾、蛋糕等零食點心,更有利於控制血壓。
四、合理食用並不會導致肥胖
有調查發現,每日攝入超過二十克混合水果乾的人群,和攝入水果乾較少者相比,熱量攝入更高,平均體重、BMI及腰圍卻顯著較低。在消除各種混雜因素後發現,攝入較多水果乾的人,和不吃水果乾的人相比,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量比較高,膳食纖維比較豐富,而超重、肥胖及腹部肥胖的人數及比例會更低。
五、不像甜食那樣有害牙齒
牙科研究發現,在正常刷牙漱口的前提下,每天吃一把葡萄乾並不像吃甜食那樣損害牙齒。
葡萄乾中含蔗糖非常少,果糖和葡萄糖在牙齒表面附著時間短,其中的抗氧化成分還略有抗菌效力,所以吃葡萄乾後牙齒表面的pH值下降不多,達不到損害牙釉質的程度。◇
(資料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