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鹽道上飛出的民歌(三)  杜韋慰

 鎮坪縣位於陜西最南端。東與湖北省竹溪縣相鄰,南同重慶市巫溪縣、城口縣接壤,遠古屬巫國,後屬庸、再屬巴。流傳在鎮坪的「五句子歌」是巴文化中唯一存活著的原生態民歌。

 「五句子歌」脫胎於船工和纖夫的勞動號子,以及隨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五噫歌」。鎮坪「五句子歌」屬於典型的山歌小調。「五句子歌」多即興創作,睹物達意,是數仟年來山區勞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藝術形式。其語言最初五言五句,後五言增至七言,原有的號子拖腔被字數取代。其內容反映生產生活及男女戀情,其語言質樸、形式活潑、通俗曉暢,且委婉含蓄、纏綿悱惻,唱起來極易上口。

 鹽道五句子歌是鹽夫們用自己的聲音,講述發生在古鹽上的故事,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發生在古鹽道,充滿著生命與汗水帶著鹹味有苦難有鬥爭的曲摺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古鹽道沿途的迤邐風情,背鹽山民的奇特民俗,聽了鹽道五句子歌,畫面彷彿回到了千年以前,豪邁雄闊的氣韻,霎時帶領我們的思緒跨越時空,隨著歌聲在歴史空間裏感受著古鹽道上發生的動人的故事。承接五千年的風雨滄桑,風雲變幻,帶我們了解一部鹽業史,同時也是一部苦難史、一部鬥爭史、一部戰天鬥地的奮鬥史,更多地了解背鹽人艱苦的生活環境,頑強不屈的生存意誌。

 五句子歌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雅俗共賞,易懂易記、順口成誦、琅琅上口,韻味無窮。包括採鹽歌、裝鹽歌、馱鹽工具歌,和到達後開始採鹽前的祭祀歌和道別時的祭歌等等,以七言五句為基本格式,五句為一段,大多獨立為章,也可由若干個五句子連綴成章。五句子山歌的第五句最有藝術魅力,它往往是意境昇華、藝術情趣之所在,故有「五句山歌五句單,四句容易五句難」的說法。五句子要求第四句要能結束,第五句要奇峰突起,畫龍點睛。一般歌謠都是四句一首,兩兩相對,產生一種勻整、對稱的穩定感,而五句子歌加上一句恰恰打破了偶句式的平穩感,獲得一種峭拔、奇崛和新奇的陌生感,而這一句往往又是點睛之筆,妙趣橫生。五句子歌短小精幹,不論是敘事還是說景,寥寥數語卻言之有序,處處是真知灼見,可謂字字珠璣。

 「大寧鹽出啊,天下齊索求,一泉流白玉,萬里走黃金,萬里走黃金」「秦巴山貨運到川,換成鹽巴背到陜,兌成銀兩換百貨,滿心歡喜把家還,千難萬險不言說」「大寧鹽泉辣妹子,熬鹽功夫是家傳;善經愛說格老子,山歌唱得比蜜甜,哥哥聽了心喜歡。」「背鹽路上石頭多,翻山越嶺爬大坡。山高路遠雪飄飄,路陡難擋風浩浩,打杵總比墊肩高。」「雞心嶺上土匪多,早早留心躲上坡,千里草鞋麻滿耳,裹腳佈上籠棕襪,肩挑背鹽走天涯。」「運鹽走到平利縣,女媧娘娘笑開顏;東河開缸拐棗酒,西河獻茶無梁殿。也把鹽夫當人看。」「鹽走嵐河路彎彎,筆架山下行更難。」「中流砥柱不打杵,高香蠟燭集成山。山水轉灣人轉彎。」「鹽運紫陽漢水翻,四野歌聲起茶山;鹽茶本是親姊妹,飯朋酒友高一般。平凡讓出英雄漢。」◇(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