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團年飯「盆菜」至吃香外賣日前已被訂滿 黃大仙祠通宵開放料五六萬上頭炷香

 【香港中通社二月九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嘉儀 譚暢)九日是除夕,是一家人吃團年飯的日子。吃甚麼、怎麼吃,在香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

 在港工作生活幾十年的福建人洪先生的選擇,是吃回「家鄉的味道」。這天,他特意到有「小福建」之稱、位於香港北角的春秧街選購年貨,如各類餅、糕點、燒臘等等。

 洪先生告訴中通社記者,大部份福建人過年時,就算家中地方小,也願意在家裡「圍爐」吃飯,不喜歡花錢去酒樓;鄉親們會把自家做的福建傳統小吃,在過年期間相互交換。

 洪先生多天前已收到老鄉給他的「雞卷」,這是一種用腐皮將肉餡包好,油炸而成、形似雞脖子般長條的福建特色小吃。

 記者在春秧街看到,街市人頭攢動,擠滿為年夜飯作準備的市民。市民廖女士告訴記者,家裡前一星期就將海參、鮑魚等食材泡發好、今天早上已做好幾個「大菜」,打算下樓買些新鮮水果,可以在飯後解解膩。

 家鄉遠在東北的「港漂」李小姐,這個新春不打算回家。記者問及緣由,她無奈表示,回家的成本太高。「自從東北『火』了之後,就買不起飛機票了,來回得要六千多人民幣。」

 許多南方人趁假期跑到東北玩雪,李小姐決定避開洶湧人潮,在香港和幾個好友一聚,買些雞肉、蔬菜,既吃雞煲,也涮火鍋。

 不想「忙活」的家庭,或選擇到各大酒樓吃一頓新春盛宴,或會訂購「盆菜」回家。港人新年餐桌上的菜式,都講求好寓意,盆菜有「盆滿缽滿」之意,因此很受歡迎。不鏽鋼盆中,從上至下一層層摞滿海蝦、鮑魚、蘿蔔等食材,浸滿湯汁,令人食指大動。

 記者向沙田區一家酒樓查詢,四至六人份的外帶盆菜前一天已被訂滿,而當天晚上的首輪訂座「爆滿」,第二輪訂座率亦達八成,預計每桌平均消費約二千五百港元。

 香港餐飲管理協會會長楊位醒透露,今年食材來貨價增幅達一成,由於擔心客人無法接受,業界加價幅度不大。吃團年飯是中國人傳統習俗,食肆訂座反應都不錯,相信生意額會上升。

 香港餐飲業向好的同時,北上消費熱度不減,不少港人選擇到就近的深圳一飽口福。深圳福田區一家新派粵菜餐廳的經理說,晚上有約一半訂位客人來自香港,預料人均消費一百二十元人民幣。年初一、初二,港人主要留在香港拜年,相信初三之後會有更多港人北上。

 【香港中通社二月九日電】(記者譚暢)儘管香港天色稍陰,但時值除夕,人們喜迎農歷新年的心情反倒越發晴朗。九日,香港嗇色園黃大仙祠將通宵開放,以便市民遊客在除夕夜上「頭炷香」。

 中通社記者看到,下午時分,黃大仙祠內的工作人員便已佈置起了場地,用一個個金屬隔板劃分出人流行走的路線。因園方預料除夕夜會有五至六萬人上香,為避免出現意外情況,黃大仙祠將實施人流管制措施及單向參神路線,不設求籤區、跪拜區及供品區。

 園內設有「領香處」,市民遊客可免費領取九根清香,在園內大殿、三聖堂及盂香亭三處參拜地點各上三炷香。中通社記者發現,領香處已提前規劃好了單向人潮管理,市民遊客排隊領完香后,可繼續沿路線前往點香處,以明火點燃手上的清香。

 遊客李先生去過不知多少座佛寺,但像黃大仙祠這樣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神祠,還是頭一次來。園內善信(善男信女)們虔誠認真的態度、香火氛圍,還有風格大氣統一的建築,都令他連聲感慨。「感覺上香心誠則靈吧,都是有個心理寄託。」

 時辰雖未至,園內已人頭攢動,有市民自備有繁復花紋的香隻,在點香處排隊等候燃香。人潮雖密,但園內氣氛卻一派平和,井然有序。黃大仙祠外的上香處,層疊人群正持香三鞠躬。祠前那碩大的香爐中插了不知幾百炷香,香爐上方,青煙裊裊;香爐之中,厚重卻鬆軟的香灰覆蓋了一層又一層。

 香火之氣正旺,寄託了人們新的一年多少美好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