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掂過碌蔗」粵港澳年輕人熱衷手寫揮春

 【中新社佛山2月9日電】(作者曾玥)走進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在由快子路、錦華路、公正路相連的老街區,坐落著一片早已搬空的舊騎樓。每年春節前夕,一眾書法愛好者、退休職工、鄰里街坊相聚於此,將騎樓的一樓空間佈置成手寫揮春攤位,此地故而得名揮春街。

 當斑駁的牆面覆上各式各樣的揮春,這條老街在紅紙與金墨的裝點下重現活力,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前來「打卡」。揮春街和揮春,正在傳統和新興的碰撞之間煥發年輕態。

 「今年又回來找你寫揮春了!」來自澳門的黃女士在「文豪軒」下單了一張「美式發生」,片刻等待後,紅底金字的手寫揮春在「軒主」區傑文的筆走龍蛇間「新鮮出爐」。黃女士接過墨寶,笑著說,「希望來年有美事發生。」

 甲辰龍年到來之際,儘管珠三角連日降溫降雨,但揮春街裡的紅火年味未曾消減。在這條曾被笑侃「揮春人加起來上千歲」的揮春街上,揮毫潑墨的揮春師傅大都年過半百。如今在揮春街上舉著手機相機留影、排隊等候寫金字、走走停停觀摩欣賞的顧客,大多是與黃女士年紀相仿的年輕面孔。

 霍女士和兩名同伴便是其中一支「小分隊」。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揮春街「火出圈」後,三位攝影愛好者臨時起意,決定結伴「掃街」拍照,「因為這裡年味比較濃」。

 還有不少年輕人開著愛車前來「寫金字」。來自江門的區女士與朋友專門驅車前來,「我在網上看到了,覺得意頭很好,很有趣。」

 她們挑選好「掂過碌蔗」(意譯為事情進展非常順利)的字樣模板後,揮春師傅左手拿金墨、右手執毛筆,在後擋風玻璃上運筆。寫畢,區女士為「墨寶」撐起傘,在一旁等候風乾,「手寫的更傳統也更有意義,我們也想體驗一下傳統年味」。

 「現在很多年輕人來『寫車』,汽車、摩托車、電瓶車,連單車都有。」在寫著「佛山伍藝揮春」的攤位前,攤主伍友祥正忙著給車寫字。

 在揮春街擺攤二十餘年,他坦言街道變化很大。「以前這裡沒那麼多攤位,後來一年比一年多,形成現在『成行成市』。今年尤其熱鬧,多了很多年輕人來寫對聯、寫紅紙。」

 前不久,香港演員高海寧探訪揮春街,在伍友祥的攤位停留互動。此後,更多包括港澳地區在內的外地年輕顧客慕名而來。在區傑文的記憶裡,也有不少從香港、澳門回內地探親、過年的「老熟客」和「生面孔」到揮春街「幫襯」(光顧)。

 正在「變得年輕」的,不止揮春街,還有揮春本身。

 從16歲開始跟隨師傅出攤寫字,區傑文至今已經寫了40年。他說,近年來年輕顧客成為主力,內容和形式也隨之發生變化。「從最早期的傳統揮春,到最近幾年興起的粵語組合字,再到各種流行語,現在還會根據顧客需求現場設計(字體組合)。」

 龍年新春將至,揮春加入了許多龍元素。伍友祥說,今年「龍馬精神」「龍精虎猛」的組合字寫得最多。區傑文也表示,今年「寫龍」特別多,有的年輕人還會提出在摩托車的車身用金漆畫龍圖騰的需求。

 「每年來這裡都會有新變化。」現年25歲的林女士幼時便跟隨長輩來買手寫揮春,如今和朋友結伴前來,「這條街現在有很多『花臣也』(意譯為新花樣),既是粵語文化的代表,又創新好看,同時還可以感受到年味。」

 林女士認為,無論揮春街還是手寫揮春,都是本土年味的獨特體現。「印刷的對聯基本大差不差,手寫揮春更獨一無二。我覺得來揮春街買揮春也成了一種習俗,有種本土文化傳承的意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