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新知)中美科學家精確測定二億多年前大滅絕時間 王珏玢

 筆者從南京大學獲悉,中、美兩國科研人員運用高精度同位素測年,最新測定了二疊紀末赤道等低緯度地區發生陸地生物大滅絕的時間。這一研究揭示了不同生態系統對環境惡化有不同的響應速度,有助於人們更準確地還原出生物大滅絕進程。

 領導此項研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沈樹忠介紹,發生在二疊紀末期的生物大滅絕是地質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大型滅絕事件,超過八成的海洋物種和約九成的陸地物種因此消失。此前科學界普遍認為,此次大滅絕發生在約2.52億年前,但對於不同地區、不同生態系統的大滅絕進程,還缺乏更為細緻的研究。

 此次,研究團隊通過十餘年的野外採樣和高精度同位素測年,首次精確測定了二疊紀末期低緯度地區陸地生物大滅絕發生的具體時間。此外,研究人員還將不同緯度陸地滅絕和海洋滅絕的時間進行了比對,體現出不同生態系統在大滅絕期間的特點。

 最新的採樣測年顯示,在二疊紀末期,赤道等低緯度地區的陸地生物大滅絕開始於2.5188億年前。低緯度地區的陸地生物大滅絕,至少比海洋生物大滅絕開始的時間晚約6萬年,至少比高緯度地區的陸地生物大滅絕開始晚約43萬年。

 研究人員還根據全球古生物大數據庫,對大滅絕前後不同緯度帶的生物多樣性變化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低緯度地區不僅生物滅絕發生得較晚,滅絕率也相對較低,這可能說明當時低緯度地區的陸地生態系統具有更高的環境抗壓能力。

 「以最新的測年結果為依據,我們可以更精確地還原出二億多年前那場生命浩劫的發生過程。在二疊紀末期,陸地生物大滅絕最早開始於高緯度地區,逐漸推進到中緯度、低緯度地區。而海洋生態系統的崩潰則有獨特的規律,總體來說發生得更為迅速。」沈樹忠說。

 相關研究成果1日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