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號即開啟世界首次月背「挖寶」之旅 香港科學家貢獻兩款採集系統

 【香港中通社五月四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陳卓儀)五月三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海南文昌成功發射,將開啟世界首次月背「挖寶」之旅。香港理工大學團隊特別為此次「挖寶」,設計了兩款採集系統,貢獻國家探月再進一步。

 帶領研發團隊的理工大學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容啟亮教授,當天在現場見證了火箭發射,並在文昌接受了香港中通社專訪。他表示,此次團隊研發了兩款採集系統,包括兩個採集器和兩個近攝相機。一個採集器用來挖鬆散的月壤,另一個用來鑽有黏性的月壤。相機有如「導航」,將土壤精準放進樣品罐,再進行封裝。從採、裝、封,使用的採集器、樣品罐、封裝系統,均來自理大製造。

 據嫦娥六號任務總設計師胡浩介紹,此次任務預選的著陸區為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被公認為月球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盆地。

 理工大學曾多次參與國家探月工程,二0二0年嫦娥五號完成月壤採集,便是使用理工大學研發的採集裝置。此次參與人類歷史上首次採集月背土壤,技術難點何在?

 容啟亮分析,月背是人類從來沒見過的地方,通訊都要經過中繼衛星,不是非常便利。此外月背是古老的區域,環境與此前不一樣,泥土也不一樣,時間縮短了,因此採集系統必須改進,才能滿足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採樣的要求。

 從發射、著陸、採樣、封裝、返程,任務全過程超過五十天。容啟亮稱,雖然在基地看到成功發射,非常興奮,但這僅僅是第一步,作為參與其中的一分子,團隊也要時刻待命。

 他說,探月能帶領很多科技領域的發展,若成功採集月背土壤,便能研究其重要成分,幫助人類進一步探索月球,以及做一些幫助地球的研究。

 據容啟亮透露,此次採集的月壤重量大約兩公斤,由於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因此成功採集月壤後,回到地球後感覺會縮小一些。他相信香港能向國家爭取一部份月壤,給科學家作研究之用。

 除了採集封裝系統,容啟亮稱,理工大學團隊還在發展很多技術,包括月壤儲存分析儀器、處理月壤的技術、著陸地點的研發、恆星測量等研究等,團隊一直在拓展技術領域,希望能為國家做點實事。

 除了理工大學團隊,香港大學行星地質科研團隊亦受邀在文昌現場觀看發射,該團隊去年申請並獲得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樣品作研究之用。此次嫦娥六號發射前,團隊聯合國內外團隊對著陸區進行詳細研究,并推薦了優選採樣區域。

 「香港有來自全球的優秀科學家,在航天事業上也有不同的專業人士,希望國家能繼續給予香港機會,參與國家探月工程。」容啟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