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檔案室)漫話紫陽茶文化   韓星海

生活千變萬化,初心始終不改。作為一名茶文化研究推廣者,會經常參與各類茶事活動和茶葉品鑒審評工作,越來越感覺到紫陽茶中有茶道文化,順其自然,剪也剪不斷。

喝茶亂翻書,請看老子《道德經》第一章講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短短一句話,十二個字,卻用了三個「道」字與三個「名」字,看上去讓人費解。只要我們反復玩味,就把這三個「道」字與三個「名」字與相關事物聯繫在一起,問題便迎刃而解。

茶道也如此,這是何其有趣,陜西南端的漢江上游,大巴山北麓,與四川萬源市毗鄰的紫陽縣,因道教而得縣名,也以佳茗傳天下。據縣誌記載,紫陽因北宋道教南派創始人張伯端字平叔,號紫陽和紫陽仙人。他曾是浙江省天臺平橋鎮東林上龐村裏頭的上張人。年少聰明好學,對儒釋道三教經書以及刑法、書算、醫卜、天文、地理都有研究。他是從一個充軍的罪犯到道教南宗祖師,一生充滿傳奇,是道教南宗紫陽派的鼻祖,人稱「悟真先生」,傳為「紫玄真人」,清雍正年間封為「大慈園通禪仙紫陽真人」,金丹派南宗(因張伯端號「紫陽」,故南宗也稱為「紫陽派」)的祖師,道教奉為南五祖之一。

張伯端早些年間,曾為幕僚一員。一日忽悟「一家溫暖百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後。人生受到挫折後,尋遊到偏僻閉塞的紫陽山林,隱避玄名仙人洞,曾面壁數年後羽化成仙,得以道號紫陽真人。他認為道、儒、釋「教雖分三,道乃歸一」,尤其推崇佛教禪宗「明心見性」境界。我們今天在研究此人軼事時大膽推斷,張伯端晝夜念經不停,面壁打坐,「苦行僧」式的長期修練,頓悟圓通中肯定離開土著的紫陽茶水。但是,日復一日,代復一代,「好茶烹一盞,供養看經僧。」

一杯紫陽茶,半部秦巴史。就在這群山懷抱、顯山露水的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域土地上,它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一塊神奇的美麗茶鄉,孕育出了眾多的生態資源,是全國迄今發現最大的富硒區之一,尤其出產的富硒茶,更是家喻戶曉。清楚地記得,童年時代喝的第一口茶,就是祖父鐵皮罐裏頭熬出來又苦又澀的紫陽陜青茶,從此就澆注到了我的靈魂深處。

道教紫陽有茶道,人間煙火享清福。紫陽茶先苦後甜,那黃中透亮的顏色,並且帶有一種初春苜蓿嫩香滋味,其「一口鮮」有着無可抗拒的提神作用,要比同類茶葉高出一籌,其沁人肺腑而難以淡化。因此品茗紫陽茶,就像人生不斷回首往事一樣,不時會有多方面的複雜感受。這就是說,茶人講茶道,說的是自然界的規律,人生的規律,事物的規律現象,而不是圖有虛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