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細語)貝聿銘:人生如建築  靈風

「讓光線來做設計」是貝聿銘的名言,亦是其建築理念。

香港M+正舉行首個貝聿銘先生的全面回顧展「貝聿銘:人生如建築 」,鉅細無遺展示這位美籍華裔建築大師縱貫七十載的心血結晶。展品包羅一系列繪圖、草圖、錄像、模型、相片和多項檔案紀錄,將貝聿銘的作品,與社會、文化及其人生軌跡交相對照,顯示其建築和生活之密不可分。

貝聿銘先生堪稱現代建築界傳奇巨匠,畢生獲獎無數,作品備受矚目,追求現代主義建築美學,擅長運用鋼材、混凝土、玻璃、石材等物料,以幾何圖形設計勾勒主體建築外形,利用天然光造就令人讚嘆的光影交錯空間,別樹一格,巨作包括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法國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日本滋賀MIHO美秀博物館、蘇州博物館、香港中銀大廈、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以及澳門科學館。

日本滋賀MIHO美秀博物館被譽為「現代桃花源」,長型隧道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玻璃天幕、山景花樹與中國水墨意象元素自然融合。

無樑、無柱、無牆的台灣路思義教堂,其一線天屋頂自然光設計匠心獨具,神聖莊嚴。

法國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更是舉世無雙,六百七十三塊菱形及三角玻璃精準拼合成大玻璃金字塔,另設三個小金字塔及七個三角形水池,加強羅浮宮的對稱、突顯中軸線,更加完整恢復建築格局,日落巴黎,玻璃映照羅浮宮,光線變幻成就不朽地標,大金字塔作為羅浮宮博物館的主入口,不止呼應羅浮宮對保存古埃及至十九世紀的藝術珍品的貢獻,亦代表連接古代與現在,別具象徵意義。

澳門科學館主體建築由斜圓錐體、半球體和菱形基座組合而成,外牆為銀色鋁鋼板、玻璃幕牆,線條簡約,引陽光為室内照明,節省能源,體現科學、環保設計理念。◇

<上月下月>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