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時節,中國北方寒意深沉。位於天津市武清區的曹子裡鎮卻「繁花」盛開:玫瑰、百合、鬱金香……各類仿真花產品從這裡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鋪就一條致富「花路」。
「您看,這個紅彤彤的福桶年宵花是現在咱們的『爆款』,寓意福氣滿門、財氣滿桶,打從秋天起就開始設計和生產了。」曹子裡鎮黨委委員趙高嘉告訴記者,進入臘月,曹子裡鎮所有絹花企業的機器馬力全開,工人們亦是忙得不亦樂乎,「春節檔訂單量不斷,各色精美絹花銷量一路看漲。」
曹子裡鎮有300多年的絹花生產歷史,是聞名遐邇的「絹花之鄉」。曹子裡鎮黨委委員劉彥超介紹說,武清當地有年節戴花、屋內擺花、窗欞插花的習俗。過去的京城達官顯貴對於絨絹花的喜愛,推動了曹子裡鎮匠人們手工絹花製作的發展。「花兒金」「花兒劉」等能工巧匠相繼湧現,將絹花技藝不斷傳承發揚。
鐵絲做枝、絲綢做瓣,一剪一染、一窩一粘,一朵栩栩如生的絹花誕生。「自然界有的花草,我們這裡都能做,甚至花色更多。」劉彥超說,「別小瞧一朵絹花,從原材料到成品需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實現。但這些工序在我們這兒都能找到對應的生產企業或個體戶。」
如今,曹子裡鎮有絹花專業村6個,大大小小絹花企業近千家,涵蓋絲花、拉花、絨花等上百個系列,近千個品種。全鎮2.8萬人中有1.5萬餘人從事絹花生產,其產業年總產值超20億元(人民幣,下同),80%的產品成了海外市場的「香餑餑」。
走進曹子裡鎮絹花產業園,春、夏、秋、冬四個主題展廳內百花齊放,其中黑色、金色玫瑰花吸引眼球。工作人員介紹說,尤其是純黑色玫瑰花,主要銷往海外。
近年來,曹子裡鎮通過規模化、機械化生產,絹花產量得到大幅提高。為了打響「曹子裡絹花」品牌國際知名度,鎮政府統籌商會、跨境電商、絹花企業等各方資源,促進絹花產業品牌向海外拓展。
企業負責人商宗國表示:「現在鎮裡籌建了多元一體化絹花產業文化園,著力解決絹花產業研發、銷售等堵點、難點問題,通過『互聯網+』賦能傳統產業。」
趙高嘉介紹說,2024年,園區探索應用「直播+」產業集群模式,擇優引進了7家電商企業、2家外貿企業以及電商孵化平台。「海外的合作客戶,也會在『雙十一』等購物節期間,趁著我們打折促銷,加大訂貨量。」
「我們不僅要讓百年絹花『綻放』海內外,還要『開』到每位客商心裡。」商宗國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