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小憩)旺景  邱文

網上訊息指廣州「土豪」村獵德村公布去年度村民分紅,每人可得約四萬元,着實令人艷羨。當這種個案結合內地脫貧走上小康,大江南北一派旺景,以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架設起來的交通大動脈和網絡基本上實現「村村通公路」,原來,展現世人面前的,是國家靈活施策一面,也是國家實現有能力者幫扶弱勢,共同富裕勇於探索的一面。

儘管一如獵德村能夠從鄉村治理中成立「公司」營運且年度取得盈利者如鳳毛麟角,只不過,當中透露出來的訊息,是大家可以按地方的條件,創新創業,實現發展和取得紅利。於是,看看國家着重的「三農問題」、「鄉鎮振興」,便明瞭只有政府制訂政策,激活人們求變活力,再從人們合作中致力按地方的條件找到發展出路,完全可以促進地方建設、人們生活,且能擺脫貧窮,實現發展和振興。

不難看到當中的政府和市場關係。於是,在基建網絡聯繫各地,交通、電訊、水電煤氣……都能夠通達村鎮,那麼,只待人們認清地方實況,創新發展,帶動大家投身市場,個人、企業、村鎮,莫不搭上發展快車,從而能夠從中分享到得着,實現共贏。

當政策「在地」,當人們具備信心「更上層樓」,那麼,政府結合市場激發個人思維、活力,便形成重大的推動力量,引領地方、個人前行,建設起來市場運作的有效機制,適應變化、競爭,終體現在經濟發展、民生提振的旺景,使人們艷羨,也給予大家思考、借鑑的空間。

獵德村和一些盈利、分紅的鄉鎮儘管是「例外」,但是,環顧今天內地不少社區、村鎮都憑藉人們積極求生存發展,或推進旅遊、文化、非遺的建設吸引人們注視,或興辦企業、工業實現地方提振,每每取得成效。今天內地各處的社區、街道活化引入旅客人流,又或善用創新手段開拓新產業、新工業門類成為世上矚目的產業門類,其實,離不開政策、市場調和,激發人們活力,展現社會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