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法語原版音樂劇《搖滾莫扎特》、俄羅斯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2024年以來,多部原版引進音樂劇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上演,掀起觀演熱潮,成為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生動景象。
舞台上,一襲黑色裙裝的「丹弗斯夫人」身形瘦削,聲音中卻蘊含著充沛的情緒與巨大的能量。一曲《瑞貝卡》唱罷,台下爆發出歡呼與掌聲。11月下旬,德語原版音樂劇《蝴蝶夢》音樂劇版音樂會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為觀眾帶來精彩的視聽體驗。
「非常棒!場景設置獨具特色,演員表演感染力十足。」19歲的音樂劇愛好者馬熠晗說,2024年以來她已經觀看了《伊麗莎白》《巴黎聖母院》《搖滾莫扎特》等多部音樂劇。「音樂劇融合了歌唱、舞蹈等多種元素,能讓人沉浸其中。」
「儘管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語言,但是中國觀眾能很好地理解角色的情緒。」劇中「丹弗斯夫人」的扮演者安妮米可·凡·丹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說,她收到很多中國觀眾的來信,講述對德語音樂劇的感受和理解。「中國觀眾的表達方式很有詩意、很動人,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2024年,安妮米可·凡·丹兩次來到中國,分別帶來了《伊麗莎白》和《蝴蝶夢》兩部作品。「我在2024年才第一次來到中國,非常興奮。原以為對中國文化有大致的瞭解,來到這裡才發現還有很多事物需要我去探索。」
自2020年首次來到中國以來,經典劇目《劇院魅影》主演約翰·歐文-琼斯發現,中國音樂劇市場在不斷擴大。「人們對各種類型的音樂劇越來越感興趣,作為一名音樂劇演員,這裡是非常令人興奮和嚮往的地方。」
約翰·歐文-琼斯告訴筆者,2024年8月,他在音樂會演出中帶來了特別改編的《劇院魅影》片段,其中融入了琵琶、二胡等中國民族樂器,並與中國音樂劇演員合唱。「美妙的音樂可以超越國界,中國的傳統音樂尤其令人著迷,研究這種音樂文化將是一個有趣的、值得的挑戰。」
近兩年來,越來越多不同語種的原版引進音樂劇登陸中國的劇院劇場,同時,中國本土原創音樂劇也正迅速崛起,吸引觀眾走進劇場沉浸式「刷劇」,甚至「為一部劇赴一座城」。
《2024中國音樂劇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24年1月至10月,全國音樂劇演出場次1.36萬場,較2023年同比增長5.5%;票房達到13.96億元,同比增長26.7%;觀眾人數582.13萬人次,同比增長4.6%。
「海外經典劇目『引進來』對於中外藝術交流和促進本土音樂劇成長,都有著積極意義。」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主任黃凱教授表示,國內市場引進原版音樂劇有助於培養中國的音樂劇人才,「編劇、導演、演員等可以近距離學習研究這些經典之作,期待將來在世界的舞台上,也會有更多音樂劇講述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