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一月十日電】(記者 韓星童)香港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十日公佈,一名六十七歲香港居民經「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於當日早上從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送往香港屯門醫院,為該計劃自二0二四年十一月三十日推行以來的首例個案。
據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黃立己介紹,該病人為一名六十七歲男性,七日因呼吸衰竭、心臟衰竭等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入院治療。待情況穩定後,病人家屬提出轉送香港請求,醫管局經評估後啟動有關機制。十日上午,病人經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安全送達香港屯門醫院,全程有醫生及護士隨行。
黃立己表示,此次轉運過程順利,他感謝中國內地及香港有關單位努力突破了兩地不同的法律法規框架,為大灣區居民提供了更安全的救護轉運服務。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副院長李詠梅表示,現時越來越多香港市民選擇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居住,該院病人中超過百分之十五來自香港。李詠梅認為,有關計劃很有意義,能夠真正幫到香港市民、幫到病人。
「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於二0二四年十一月三十日正式推出。在計劃下,經指定跨境合作醫院團隊評估及同意,可安排以「點對點」模式於指定醫院之間直接運送有特定需要及臨床狀況合適的病人到香港,無需在口岸轉換救護車,從而減低病人在運送過程的風險。
費用四千九百九十元人民幣 籲勿濫用
【香港中通社一月十日電】香港醫管局十日公佈,一名六十七歲香港居民經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從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送抵屯門醫院,是計劃推行以來的首宗個案。
該名病人患有慢性支氣管病,因呼吸衰竭進入港大深圳醫院,情況稍為穩定後,家屬提出希望回港醫治,兩地醫生評估後認為適合跨境轉運。
轉運過程十日早上十一時開始,病人需使用呼吸機,期間有醫生和護士隨行,救護車經深圳灣口岸入境,病人無需落地過關,亦不需要轉送到另一輛救護車,全程約四十分鐘便送達屯門醫院,費用為四千九百九十元人民幣。目前病人在屯門醫院病房治療,神志清醒。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副院長李詠梅說,試行計劃實施至今有嚴格篩選,因此只有一名病人獲安排,考慮因素包括病人和家人意願、病人情況,如果有能力使用公共交通或自行安排,則不需要對接安排,避免濫用機制。
去年十一月三十日,香港、廣東省、深圳、澳門四方政府推出為期一年的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首階段實行跨境直通救護車由深圳和澳門的指定派送醫院,即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和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載送病人到香港的指定公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