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留言)舊話寫揮春  海浪

執筆之時,人日已過,新春假期結束,但市面年味未消,人們見面,仍是聲聲祝福,語語吉祥。

新春期間,送贈揮春,乃從不或缺的賀年活動,而今年,又似乎多了許多由書法家,即席揮毫,書寫揮春,送給市民,或市民自己揮毫書寫揮春的活動,場面歡樂喜慶,頗受市民歡迎,成為今年慶賀新春的一大亮點。

筆者兒時,澳門並無印刷揮春出售,街上只有些人手書寫的揮春擺賣,且價格也不便宜,所以,我家的揮春,以至神位,均自家書寫;母親預先備好,裁成適當尺寸的紅紙,在儀式感滿滿的氛圍下,由兄長執筆,揮動毫毛,寫出一張又一張,寓意吉祥的揮春,那時的我,只覺得兄長的書法水平,跟書法名家,並無兩樣。

寫好了,張貼揮春,又是另一項「神聖」的工作,由於揮春都是貼於高處,我年紀尚小,幫不了忙,只有那張已被近人忘卻的「常滿」,因貼在米缸之外,便成為我唯一可以直接參與的活,那時的我,對於這些「神聖」的工作,着實艷羨不已。

稍長,大約是小學三、四年級吧,寫揮春的「神聖」任務,便落在我的身上了,我抖擻精神,全神貫注,一筆一劃的,用心寫好每一個字,無奈水平所限,不論我如何用心,字體總是歪斜稚氣,達不到理想效果。

自此以後,每年的揮春,都是由我執筆;那時,我家的神位,已換成玻璃鏡框,不用每年書寫,故我的任務,實遠較兄長為輕。至於我家的揮春,內容並非以發財為號,而是以平安、幸福為主調,如:老少平安、四季平安、出入平安、身壯力健等,乃必然之選,及至門口土地,也是用福神替代財神,這大抵就是對「年年幸福,歲歲平安」的祝願吧。

隨着我逐漸長大,字體也逐漸工整,可以示人,水平有所提升之後,我為求更進一步,又徵得母親同意,以金粉油替代墨汁,書寫揮春,可是,由於油劑較黏稠,毛筆常被膠着,寫得既慢且不暢順,達不到應有水準。而這時,印刷揮春,已漸趨普遍,到處有售,且色彩鮮艷,揮春四周,更有精美的吉祥圖案,物美價廉,又因我亦離校就業,空閒大減,母親便改用印刷揮春,而我的書寫揮春任務,便至此結束。

我從電視新聞中看到,市民對手寫揮春,非常熱愛,認為是能把中國特有的書法藝術發揚開去,也期望澳門的書法藝術,能在零零後的新一代,繼續傳承下去。◇